北京市交通委向媒體推薦了7名專家,對《北京市關于進一步緩解交通擁堵工作的意見稿》進行了解讀。其中有專家指出,根據意見稿提出的方案,非京籍買車上牌可能受限。(12月15日《新京報》)
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戶籍一直是將國人分為三六九等的重要指標,除了傳統的城市戶口比農村戶口“值錢”的怪相,還存在著大城市的戶口比其他地方的戶口“值錢”的事實。果不其然,現在連買車都可能要看北京的戶口了,沒有戶口,連弄個車子都不成!
然而,北京的交通擁堵是非京籍人口造成的嗎?如果說外來人口給北京帶來的交通壓力,這也說得過去,畢竟外來人口買不起市中心的房子,又不能整天靠擠公交上班,不弄個車子開怎么辦?開車子上班是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了節(jié)省時間多做點事情?他們多做了事情又是誰利益?難道有關部門只看到了外來人口開車,就沒看到他們給北京的發(fā)展做出的貢獻?此其一也。
其二,北京市大街小巷的車子里,有多少是公車?有多少是本地車?憑什么這些車子不限制,先拿非京籍戶口的人說事?有關部門難道不知道,這些非京籍戶口的人雖然沒有北京的戶口,但同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難不成因為拿不到北京的戶口就連在北京買車的權利都給剝奪了?這種拿外來人口開刀的地方保護主義思想,乃是有關部門缺少法律意識的表現。
昨天的新聞先說北京考慮收擁堵費,今天又說要準備限制外來人口買車,莫非這些政策的制定者們,除了收費和限制外地人,就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解決擁堵嗎?城市是人類的重要生存空間,一個城市的發(fā)展是否是健康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城市的包容性,如果一個城市很難容納外來的人口,那這個城市或者只能叫做鋼筋混凝土堆起來的“怪物”,而絕對算不得現代化的城市。長此以往,城市的吸引力就會被弱化,最終喪失其應有的活力。
正因為不排斥外來的人口,才有了世界頭號強國——美國,正因為不排斥外來人口,才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奇跡——深圳。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市的胸襟是否應該變得更加開闊些,多給外來的人口一點生存的空間呢?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不需要再大談特談戶籍制度的弊端。誠然,這種體制,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徹底廢除,但我們的政策制定者們,可否在制定政策時多想想雙贏的選擇,少拿戶籍來說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