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發(fā)現白堊紀早期真蜥腳類恐龍化石
中新社北京1月26日電 中、法古生物學家的一項合作研究證實,在中國廣西扶綏縣、年代大約為1.3億年的那派組地層中發(fā)現的恐龍化石是真蜥腳類恐龍的一個新屬種,這也是中國首次發(fā)現白堊紀早期真蜥腳類恐龍化石,為研究白堊紀早期蜥腳類恐龍演化的復雜性提供了進一步的化石證據。
此間最新出版的英文版《地質學報》上,發(fā)表了廣西自然博物館莫進尤研究館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研究員以及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的Eric Buffetaut研究員合作研究的論文《中國南方廣西省發(fā)現早白堊世真蜥腳類恐龍新屬種》。
據莫進尤介紹,新化石發(fā)現于扶綏縣山圩鎮(zhèn)平搞村六榜屯龍草嶺的甘蔗地里,線索為當地一位何姓村民提供,故命名為“何氏六榜龍”?!昂问狭颀垺被癫赜谀桥山M紫紅色泥質粉沙巖中,其五節(jié)背椎椎弓表現出許多與其他蜥腳類完全不一樣的骨骼形態(tài)特征組合。初步的系統(tǒng)分析結果表明,“何氏六榜龍”可能代表一種真蜥腳類恐龍,與北美的簡棘龍形成姐妹群關系。
專家稱,由于化石材料的零星和破碎,早白堊世蜥腳類恐龍的研究過去一直是恐龍研究當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廣西扶綏“何氏六榜龍”的發(fā)現不僅給那派盆地蜥腳類恐龍演化的多樣性提供出確切的古生物化石證據,同時也彌補了中國南方地區(qū)白堊紀早期蜥腳類恐龍化石研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這對研究中國南方地區(qū)白堊紀早期恐龍動物群的組成,恢復中國南方地區(qū)該時期的古地理、古氣候及古環(huán)境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
目前,身長18米、頭高6米的“何氏六榜龍”已經在廣西自然博物館露天恐龍園裝架展出。 (記者孫自法)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孫自法] [編輯:王小暢]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