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沒有表現出任何仁慈,將曾經無可撼動的歐洲寡頭打成了篩子;多特蒙德則讓皇馬連續(xù)第三年止步于半決賽,這還是核心球員格策提前傷退的情況下。提前包攬歐冠冠軍,德國足球終于掃除12年無冠的尷尬。他們在半決賽上的表現已經驚嚇到了全歐洲,現在的問題則是,這一效果能夠持續(xù)多久?
拜仁和多特的表現固然強勢,但同樣不可忽視的是,其對手巴薩和皇馬遠不在最佳狀態(tài)。巴薩傷員情況嚴重,主帥和主力甚至還曾身患重??;皇馬則剛從嚴重的內耗中緩過氣來。反觀拜仁和多特蒙德,一個聯賽一馬平川,一個則早早放棄聯賽專心歐戰(zhàn),都是以逸待勞,此消彼長,這樣的優(yōu)勢在賽季中后期尤為可觀。
全世界都在總結德國足球的崛起之道,但是,如果把成績的評判標準從冠軍放大到亞軍乃至第三、四名就不難發(fā)現,德國人始終都是最常見的面孔——無論是國家隊還是俱樂部層面,無論是近12年還是更遠的過去,都不例外。近年來,除了巴薩/西班牙這種打法難以復制的現象級球隊,僅論成績的穩(wěn)定性,德國足球其實完全稱得上一流。所謂“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偽命題。
德國足球模式的專業(yè)、科學與強大,已經被討論得夠多。相比英超巨量的資本運作,它的風險夠?。幌啾任骷譡微博]兩強壟斷的轉播分紅,它的平均主義讓整個聯賽雨露均沾;它的基數龐大、層級有序的青訓系統更是被不斷提及。在這當中,唯獨被忽視的,是人才的最終流向。
決賽當前,多特蒙德說:“今年應該感謝我們,沒有我們,德國足球就不能提前包攬冠軍!”拜仁對此嗤之以鼻,反駁道:“如果我們多買走你們幾個人,決賽就只有一支德國球隊了……”
這當然只是笑談,但拜仁確實有能力讓決賽對手提前減員。格策已經確定轉投拜仁,對皇馬獨中四元的萊萬多夫斯基也與拜仁傳聞不斷。前者在次回合比賽中受傷,雖屬意外,卻也免除了糾結,而如果后者的傳聞屬實,即便球員再有職業(yè)道德,也很難在決賽中做到心無旁騖。
從規(guī)則上說,拜仁延攬格策或萊萬多夫斯基毫無問題,滿足違約金條款即可。但在具體操作細節(jié)和商業(yè)道德層面上,卻存在不少瑕疵。拜仁在與格策敲定轉會兩天后才告知多特蒙德,險些令后者不但在皇馬面前亂了軍心,更要面對未能滿足股東知情權的質疑。雖然難說拜仁此舉確有心機小算盤,至少也是做得不夠地道。
商業(yè)時代的俱樂部足球,挖墻腳司空見慣,無可厚非,但像拜仁這樣十幾年如一日地挖頭號對手的墻腳,倒也少見。從不萊梅、斯圖加特、勒沃庫森、漢堡到如今的多特蒙德,都是剛出頭就被挖角,難有幸免。
拜仁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德甲[微博]的生態(tài)和競爭對手的心態(tài)。后來者的目標從“培養(yǎng)——顛覆”變成了“培養(yǎng)——賣出”,他們自知拜仁的資本和在德國國內的號召力無有匹敵,只好降格以求,即便偶爾奪冠,也難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獎杯也很快成為向拜仁交易球員時的籌碼——而這樣或多或少的無奈之舉,卻被冠以“理性”之名。
本屆歐冠冠軍的歸屬,將深刻影響德國俱樂部足球的取向。如果拜仁奪冠,不但將了卻決賽怨念,也將進一步強化自身在德甲的寡頭地位,令德國足球與拜仁的形象一體化。如果多特蒙德奪冠,報復拜仁倒在其次,積聚資本和號召力在德甲建立第二塊人才高地,進而瓦解拜仁的變相壟斷,這才是正經事。
拜仁剛剛終結了歐洲最大的寡頭,現在,他們正在變成需要被終結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