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新京報》報道,近日,長春市中院依法對“偷車殺嬰案”作出一審宣判,被告人周喜軍犯故意殺人罪和盜竊罪,合并判處其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民事賠償被害人家屬經(jīng)濟損失1.7萬元。
不到2萬元的賠償確實太少,但卻是依法判定的。新刑訴法對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仍規(guī)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即依然不支持精神損害賠償。而本案的附帶民事部分,只能是故意殺害嬰兒部分應如何賠償。
對于侵犯生命權、健康權等犯罪,其賠償物質損失的范圍如何,法律未作細致規(guī)定。按最新司法解釋,也僅限于賠償“醫(y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付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殘疾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等費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等費用?!倍景钢械膵雰耗水攬霰粴⒑?,不存在醫(yī)療和殘疾方面的費用,剩下的也就是喪葬費而已。
當然,司法實踐也有例外判決。2007年的清華大學退休教授夫婦眼見13歲的女兒被公交車售票員掐死一案,附帶民事部分即判了75萬元的賠償,其中含精神損害賠償30萬元。該案雖有“法外開恩”之嫌,但社會效果卻非常之好。
屬于民事的《侵權責任法》司法解釋明確規(guī)定,侵犯生命健康權的,被侵權人有權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可另一方面,刑事司法解釋又明確,“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睆亩斐闪诉@樣一種悖論,不構成犯罪的生命健康侵權,應給予精神賠償,而造成更大精神損害、成立犯罪的生命健康侵權,反而不支持精神賠償。
盜車殺嬰案判賠太少,讓我們再一次清楚地看到了,現(xiàn)行有些法律規(guī)定既背法理也背情理的一面。期待刑事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能夠在適當?shù)臅r候作出適當?shù)男薷暮驼{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