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家“××會所”把自己名字改成“××茶府”,工作人員稱,改名主要是因為“會所”名稱現(xiàn)在有點“敏感”(2月7日《成都商報》)。
感覺從干爹到表叔,從小姐到專家,多少曾經寓意美好、代表權威的詞匯遭解構、被毀棄,現(xiàn)在要輪到會所了。這些詞語詞義的異化,罪不在其本身,而是對當下社會一些權力通吃、道德淪喪、情色泛濫等現(xiàn)象的自然投射。
換言之,今天中國之所以“會所中的歪風”盛行橫吹,與其歸咎于會所本身的畸形發(fā)展,毋寧檢討權力監(jiān)管、反腐體制方面存在的漏洞。畢竟,會所不過是一個平臺,并非“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如果不能從根本上鏟除官商勾結、權錢交易發(fā)生的體制土壤,那么就算把所有會所都關停了,或者會所全部主動改名易幟,也不可能真正杜絕官場歪風。因為“聰明”的官員商賈完全可以另覓他所,在一個沒有會所之名而具會所之實的地方繼續(xù)聲色犬馬、驕奢淫逸、勾肩搭背。而所謂的關停、改名不過是其耍的障眼法,目的在于金蟬脫殼。
在這個意義上,還公園、景區(qū)于百姓,會所主動放低身段、改賣茶水等變化固然令人欣喜,但更關鍵的是要從制度層面破解并剎住“會所中的歪風”。否則,繼“天上人間”、“會所公館”之后,保不準又有什么寓意良善的詞匯會“躺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