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16日全民公投,以96.77%的高票支持“脫烏入俄”。針對這個結果,俄羅斯與烏克蘭及西方大國各執(zhí)一詞劍拔弩張。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應該作何表態(tài)?目前,中國輿論場真的有點糾結。不過,換個思路考慮問題,中國完全可以避免糾結,甚至可以贏得主動。
中國必須堅持“尊重國家領土統(tǒng)一完整”的國際法基本準則,同時必須堅持“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權利。如果兩者發(fā)生沖突,那就要看“歷史經緯”。
從歷史上看,克里米亞幾百年都是俄的組成部分,是俄固有領土。1954年被赫魯曉夫當作禮物送給了烏克蘭,但是這僅可視為蘇聯內部行政邊界的調整,并不具有國際法理效力。至于蘇聯解體后俄烏作為主權國家所簽訂的有關協議是否具有國際法理效力,雙方說法不一,恐怕也難以為憑。
在克里米亞問題上,俄羅斯即使最后收回了祖上留下的基業(yè),也符合“歷史經緯”的依據,這和支持分裂主義不是一回事。筆者認為,承認克里米亞公投結果,并不會造成我們在臺灣問題上的被動;克里米亞和臺灣沒有可比性。兩岸分治是中國內戰(zhàn)的延續(xù),國際社會普遍承認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統(tǒng)一臺灣具有絕對充分且沒有爭議的國際法理基礎。
有人可能要拿西藏、新疆說事,我們同樣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他們,兩地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過去、現在都是祖國母親的孩子,任何勢力都休想以任何形式從祖國母親懷抱中將其奪走。釣魚島也存在類似情況,理所當然應當回歸祖國的懷抱,恢復歷史正義。
因此,中國在克里米亞公投表態(tài)問題上不必糾結,可在時機成熟時順應其公投結果。這不僅符合維護國際法基本準則,而且符合維護國家利益的需要。走失的孩子回到母親的懷抱,同“國家領土統(tǒng)一完整”原則不僅不矛盾,而且是其應有之義。克里米亞公投宣布要加入俄聯邦,并不是“分離主義”,而是“歷史的回歸”。中國并不是無原則地力挺俄羅斯,中國力挺的是國際正義。
當然,外交部門要講究外交藝術,外交表態(tài)既要考慮原則立場,又要照顧“現實因素”,進行“全面權衡”;既要考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又要考慮各方的利益及其中國與各方的關系。一段時間內,外交表態(tài)原則些、中性些、慢一些無可非議。當前中國外交的運籌重點應當放到勸談促和、維護和平上,防止危機引發(fā)大國對抗進一步升溫,避免冷戰(zhàn)甚至熱戰(zhàn)的發(fā)生。待條件成熟時,再明確表態(tài),并且以此換回重要戰(zhàn)略利益。
筆者呼吁,在堅持“尊重主權國家領土完整”原則問題上,中國應當更多地強調“歷史經緯”,強調“祖籍國權利”的優(yōu)先性。中國應當推動國際社會強化這一長期被忽視的國際法重要內涵,并且以其作為對付分裂主義、分離主義的有力武器?!?作者是中國國際戰(zhàn)略學會高級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