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義勇軍奔赴抗日戰(zhàn)場。
清原縣南口前鎮(zhèn)南三家子村旁,埋葬著孫氏三兄弟。中間埋葬的是遼東血盟救國軍戰(zhàn)士孫銘久,右邊是長兄遼東血盟救國軍總司令孫銘武,左邊是弟弟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三軍團總參議兼第四梯隊司令官孫銘宸。三位抗日先驅(qū)長眠地下,其英雄事跡一直在清原百里城鄉(xiāng)廣為傳頌。
大蘇河血盟誓師
遼寧清原的中寨子村,有一“孫家大院”,大院里住著孫銘武、孫銘久和孫銘宸三弟兄。
孫銘武,原名孫述周,為人正義耿直。 1908年考入興京(今新賓)縣警官教練所,畢業(yè)后任興京北四區(qū)區(qū)官兼地方保甲團團總。 1916年,參加討袁革命軍,1919年,該軍改編為東北陸軍第十六師后,曾先后任排長、連長、營長。后因不滿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的現(xiàn)實而退役為民,在沈陽開客棧維持生活。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孫銘武和原籍興京縣灣甸子村的留日學生張顯銘都在沈陽。他們目睹了日本人侵占沈陽燒殺搶掠的凄慘情景,深感“亡國之慘”,旋相約分別回籍,聯(lián)絡同鄉(xiāng)舊僚,雪國恥,救危亡。孫銘武回籍后,三兄弟醞釀組織抗日隊伍,其弟孫銘宸愿棄職投筆從戎,協(xié)助其兄孫銘武創(chuàng)建抗日救國軍;二弟孫銘久決計舍棄家業(yè),憑自己熟練的槍法,跟隨孫銘武奔赴疆場殺敵,舉家上下莫不贊許。同時,還動員鄉(xiāng)民親友舉旗抗日,一起痛擊倭賊,全村老幼無不稱頌。
張顯銘回鄉(xiāng)后,策反新賓第九大隊二十八步兵中隊長李棟材。同年10月10日,李棟材借“剿匪”名義,將其所部拉出,向議定的舉義地點大蘇河集中。
孫銘武亦率所部從清原縣趕到大蘇河與李部會合。在城隍廟內(nèi),他們擺下香案,由張顯銘誦 “抗日誓文”,并把一支手槍置放于香案,孫銘武、李棟材、張顯銘等人齊說:“倘有二心,彈穿我胸。 ”宣誓畢,孫銘武即登臺向全體官兵講述了 “九一八事變”的經(jīng)過,指出:“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起而殺賊,民族興亡在此一舉。”遂以刀割指,于庭柱上寫“血盟救國軍”5個字。接著用流血之手做手勢,激昂陳辭,血滴涔涔,聲淚俱下,旁觀百姓和在場官兵,群情激奮,“把日本鬼子趕出東北去”的號聲震天動地。
大蘇河血盟誓師后,孫銘武,孫銘宸和張顯銘等人,先后到新賓、柳河、通化、桓仁等地,秘密聯(lián)絡各界人士共同抗日,縣公安大隊長也暗中給予很大支持,使隊伍迅速壯大,直接威脅著遼東地區(qū)日偽政權(quán)。
漢奸東邊鎮(zhèn)守使于芷山,得知孫氏三兄弟大蘇河舉旗抗日后,深感震驚。他派漢奸陳云久,以同鄉(xiāng)的關(guān)系找到孫氏兄弟,表示只要“放下武器不抗日”,愿給縣長、旅長之職為交換條件。孫氏兄弟嚴詞拒絕,并痛罵他們“沒有人味,不如禽獸”,當即把他們趕走。于芷山見誘降失敗又遭痛罵,惱羞成怒。通令駐清原、通化、金川、柳河、新賓等五縣的偽軍聯(lián)合圍擊救國軍。孫銘武率隊沉著應戰(zhàn),多次擊退偽軍,血盟救國軍獲勝,軍威大振。
1932年1月初,血盟救國軍迅速發(fā)展到千余人,全軍集中到柳河縣打牛溝進行整編。其間,孫銘宸四處奔走,為進一步武裝血盟救國軍籌款購槍。先后從新賓、桓仁等地購買了槍支和子彈,以牛車送到打牛溝救國軍駐地,進一步武裝了隊伍。不久于芷山又派呂衡督率偽公安大隊和偽軍一個營,外有炮中隊、騎兵隊等,包圍了救國軍駐地。炮火激烈,彈飛如雨。救國軍在孫銘武指揮下,頑強抵抗,鏖戰(zhàn)終日,擊退了偽軍。是役,“擊斃偽公安分隊長以下五名,傷四十余名”。救國軍犧牲20余名,傷16人。在激戰(zhàn)中,孫銘久胯骨被打斷,無法再跟隨隊伍轉(zhuǎn)戰(zhàn),被隱蔽到群眾家中養(yǎng)傷。救國軍從打牛溝轉(zhuǎn)移紅石鎮(zhèn),準備長期抵抗。這時,救國軍重新整編了隊伍,公推孫銘武為總司令,李棟材為總指揮,張顯銘為總參議。重申了軍紀,一時秩序井然,士氣大振。由于以孫銘武為首的血盟救國軍提出了明確的抗日宗旨,不動民間一草一木,深受群眾擁戴,致使于芷山多次派出的偽軍不但不真正攻打,反而同情血盟救國軍。因此,救國軍越戰(zhàn)越強,成為遼東地區(qū)最早崛起的一支抗日勁旅。
弟繼兄志上陣殺敵
1932年1月中旬,漢奸于芷山授意其子同孫銘武談判。孫銘武等救國軍領導知道于芷山兇狠毒辣,但想到于芷山投日之前,亦有過觀望動搖,對于芷山還心存幻想,想借談判之機再次爭取于芷山,以便擴大抗日力量。正在猶豫不決之際,于芷山又派人送信給孫銘武,信中附有于芷山屬下幾十名軍官,包括孫銘武相識故友,聯(lián)名簽署的“保證書”擔保談判人員人身安全,遂決定前往柳河縣三源浦與于芷山談判。
1月19日,孫銘武與張顯銘、王紹卿等20名救國軍軍官及護兵百人來到三源浦。于芷山并未出面會見,卻先大擺宴席款待,宴畢借口天晚強留住宿。孫銘武覺察到這是于芷山的“鴻門宴”,此時已難逃虎口,當即寫了遺書囑其二子:“……父生年四十有四,時置國家變亂,余本國家軍人,必須與國同難,故奮然抗日,號召民眾救國,但不幸中途慘遭挫折,父今為國而死!子必繼父志,為國努力……父總死九泉巳瞑目矣。再關(guān)于父之體骨。倘能回籍,暫不入土,必俟國土收復,民眾免遭災難時,再為安葬。是余所囑。 ”而后交部下劉錫九。劉錫九涕淚而退。當晚半夜時分,于芷山派其子以重兵將救國軍談判人員包圍后,持槍入室,將孫銘武等20人一一捆綁。于芷山害怕真相外露,竟連夜將孫銘武等人拉往三源浦西門外殺害。張顯銘被害時身中兩彈,昏死過去,被群眾救出,養(yǎng)傷數(shù)月后,化裝前往北平。
孫銘武等遇難前后,孫銘宸正在各地奔走聯(lián)絡義勇軍。
正當他欣喜于這支抗日隊伍迅速發(fā)展壯大的時候,胞兄孫銘武被害的消息傳來,加上其二哥孫銘久至今生死未卜,這雙重的打擊令孫銘宸悲痛欲絕,決心繼承胞兄遺志,奮勇殺敵,收復國土,遂帶領余部500余人,參加李春潤率領的遼寧民眾自衛(wèi)軍第六路軍,共討日寇。李春潤素聞其有膽有識,精明干練,材堪大用,遂委任為第六旅旅長。從此,孫銘宸在李春潤的指揮下,率領所部將士殺敵討逆,雪恥復仇。
1932年5月,孫銘宸對其所率第六旅進行整頓。正在這時,二哥孫銘久傷病惡化不治犧牲。孫銘宸化悲痛為力量,統(tǒng)率全旅浴血奮戰(zhàn),屢挫敵鋒。僅1932年夏秋之際,孫銘宸就率部七打清原,不斷襲擊偽清原守備隊和英額門一帶日偽軍,騷擾斗虎屯車站,炸毀英額門鐵路橋梁,進攻營盤,焚毀鐵路、橋梁和站房,切除日偽電話線……在攻打清原后,收編了清原縣公安隊長高發(fā)、副隊長于春和及其下屬士兵多名,收編了清原縣商團隊長金雨山及其部下60多人,獲得大批槍支彈藥,金雨山被委任為第六旅第一團團長。后來又收編了姜紹泉的山林隊和民團,委任姜紹泉為第六旅第三團團長。一時間,第六旅聲勢大震,隊伍人數(shù)與日俱增,迫使日偽軍龜縮在清原城內(nèi)不敢出擊,占領清原、新賓的日寇如坐針氈,日夜不得安寧。
重返戰(zhàn)場途中被捕
1932年10月9日,日軍高波兵團向東邊道大舉進犯,首先撲向駐新賓的李春潤部。李春潤部陷入孤軍奮戰(zhàn)之中,隸屬李部的孫銘宸旅在清原也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雖浴血奮戰(zhàn)三晝夜,終因寡不敵眾,不得不分散突圍。李春潤帶領一部分隊伍突出重圍后,于12月18日到達北平。孫銘宸亦于1933年1月秘密赴北平。孫銘宸在北平期間受到東北抗日救國會和東北抗日后援會的熱烈歡迎。張學良將軍也給予表揚,并撥給大批槍械彈藥以示支援。在張學良將軍的建議下,組建了東北義勇軍第三軍團。李春潤為東北義勇軍第三軍團副總指揮,孫銘宸被委任為東北義勇軍第三軍團總參議兼第四梯隊司令官。東北抗日救國會召開了送別會,會上孫銘宸做了講演,激昂陳辭,與會者無不肅然起敬。隨后,孫銘宸又參加了在李春潤辦事處召開的軍事會議,會議決定先行派遣干練人才返回遼東,召集舊部,重整旗鼓,打擊日寇。
漢奸于芷山公開投敵以后,極力追剿抗日救國將士。他們一方面以重金懸賞捉拿孫銘宸,一方面查封他們的家業(yè),把兩位年邁老人趕出家門,房屋地產(chǎn)和家具浮財全部沒收。全家30余口人,作為“反滿抗屬”被追捕。孫銘宸在北平得知家中的不幸遭遇后,沒有低頭,沒有悲傷,而是昂首陳情:“國破家亡,有房何用,倘東北有光復之一日詎患其沒收耶。 ”國仇家恨,更加激勵著孫銘宸復歸故土,揮戈抗日的決心。
1933年1月29日至2月8日,李春潤先后分組派回44名義勇軍骨干,分赴新賓、清原、鳳城、寬甸、本溪等地,秘密恢復抗日隊伍。孫銘宸以前方督導官的名義返回遼東抗日前線。 2月8日,孫銘宸從北平出發(fā),化裝成勞工從天津乘船,準備到大連登陸后再去抗日前線。不料,當船航行到大連港附近海面時,孫銘宸及同行的旅長齊洪治、參謀處長秦洪修、清原縣長楊慶賢等被日軍水上警察截捕。被捕后,孫銘宸才得知先遣人員有20人先后被捕,而自己官職最高肯定難逃虎口,遂寫信囑其后輩不忘血淚仇,繼續(xù)完成父輩未竟之業(yè),托同屋獄友設法捎回家中。在獄中孫銘宸多次經(jīng)受敵人酷刑,始終堅貞不屈,痛罵倭寇侵華罪行,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后遭殺害。
孫銘宸于大連被捕慘遭殺害的噩耗傳到北平,在北平的義勇軍將士無不萬分悲痛。李春潤痛心異常,萬分惋惜,曾“引咎自劾”,請求免職,要“以國民資格殺敵圖功,以完未竟之業(yè),而慰殉難先烈在天之靈”。
孫銘宸等19名義勇軍將士壯烈殉國后,日偽政權(quán)欣喜若狂,他們以為徹底消滅了義勇軍。哪知就在他們狂歡“慶賀”和“嘉獎”所謂“有功”人員之際,李春潤重返遼東地區(qū)率領義勇軍,殊死奮戰(zhàn),給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為毀家紓難,抗日救國的革命先烈孫銘武、孫銘宸,分別頒發(fā)了《烈士證書》和《光榮紀念證》。清原縣人民為緬懷先烈和銘記孫氏兄弟的英雄業(yè)績,在烈士家鄉(xiāng)南口前鎮(zhèn)南三家子村,為孫氏兄弟分別樹立了“忠烈碑”。(孫銘宸)
·凡注明來源為“??诰W(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shù)設計等作品,版權(quán)均屬??诰W(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