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亞運會時王非是中國男籃主教練
周鵬在亞錦賽期間女兒病重,他一日之內(nèi),先歸家,后歸隊。這不由想起13年前的往事,2002年中國男籃出征釜山亞運會,時任主帥王非的父親,在亞運會期間去世,但所有知情人,從家人到領導,都向王非隱瞞。直到打完亞運會之后,王非才得知自己的老父親已天人永隔,回到北京之后,他跪倒在父親的靈柩前,泣不成聲。
2002年的釜山亞運會,對于王非來說,是一生的痛。那屆亞運會,中國男籃在決賽中惜敗韓國,痛失冠軍。這一戰(zhàn),之后也被稱作“釜山兵敗”,并被中國籃球長久記憶。
少帥王非,在去釜山之前,父親就已經(jīng)病危陷入昏迷。在和父親的最后一次交流中,父親告訴王非,一切要以國家為重。在剛剛經(jīng)歷決賽失利的痛苦之后,王非本想回到北京去看望父親,但沒想到,父親在10天就已經(jīng)去世,身邊所有的知情人,為了讓他安心帶隊打比賽,沒有把這個噩耗告訴他。2002年10月15日,王非在309醫(yī)院的太平間一直陪著父親的遺體,直到深夜。在父親出殯那天,王非跪倒在靈柩前失聲痛哭……
直到多年以后,王非仍然覺得2002年對他的打擊太大,一是男籃失利,二是父親去世,他卻沒有盡到孝道。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王非有切膚的體會。13年過去了,這次長沙亞錦賽,卸任男籃帥位已久的王非,全程擔任央視解說嘉賓,周鵬女兒病重的事情,他比任何人都更有觸動。
》》》一吐為快
為男籃驕傲
為人性點贊
從13年前,中國男籃主帥王非父親病重垂危,王非率隊堅持打完亞運會,沒有見到老父最后一面。到13年后,男籃隊長周鵬女兒生命體征微弱,住進重癥監(jiān)護室,一天之內(nèi)高鐵往返,在歸家與歸隊之間做出“生死”抉擇。我們看到是,主流價值觀的轉(zhuǎn)變、社會包容度的提升和人性的光輝。
忠孝能否兩全?是中國流傳千古的命題。我們也一向提倡“舍小家保大家”。對于25歲的周鵬而言,這是一次艱難的抉擇。他這高鐵一去一回,去,是他作為一個父親,對于女兒親情和父愛的真情流露。回,是他作為男籃隊長,對這個集體的道義和職責。兩者都是偉大的。
而對于中國男籃和中國籃協(xié)的官員們,這何嘗不是一次抉擇?為了周鵬,中國男籃開了一次“先河”——從沒有批準隊員在重要大賽期間離隊。作為一名隨男籃起伏幾十載的老派教練,在“國家榮譽”的問題上,宮魯鳴從來都容不得商量,大家一定都不會忘記2009年天津亞錦賽的“球員偷笑門”,為此宮魯鳴多次義憤填膺地表示,一個運動員的品質(zhì)比球技更重要。但這一次他說“家人比亞錦賽”更重要,這也是真情流露。誰都知道,宮魯鳴正坐在火山口上,比誰都更渴望亞錦賽的冠軍,渴望奧運出線。
周鵬事件,我們看到網(wǎng)絡上網(wǎng)友們的評論,幾乎一邊倒地認為:周鵬應該回家看望女兒,亞錦賽冠軍很重要,但女兒的生命一樣重要。這是價值觀的轉(zhuǎn)變,是社會包容度的提升,是對生命的尊重,更是人性的光輝。我們都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也許我們都應該在心里問自己,如果我是周鵬,我該怎么做?
不可否認,體育比賽承載著國家榮譽。周鵬事件,讓男籃這個集體無形中增強了凝聚力。周鵬對家庭和集體的責任感、國家隊的人性化管理,向社會大眾傳遞出比以往更溫和理性的價值觀,是一屢清風、一股正能量,也得到報道亞錦賽的國際媒體贊賞,這是比冠軍更具價值更有分量的榮譽。我們理應為男籃驕傲,為人性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