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會現場,也不乏網絡記者的身影。但網絡記者走向前臺、獲得提問機會,這還是首次,也無疑成為今年兩會現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實現了新聞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網媒記者上會引人注目
一副黑框眼鏡、一身筆挺的裝束,手握麥克風,中國網記者張寧銳在3月2日下午的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首場新聞發(fā)布會上,就國際產能合作問題向大會新聞發(fā)言人王國慶進行了提問。這是持證網媒記者首次亮相兩會,也是歷史上網媒記者首次獲得向兩會新聞發(fā)言人提問的機會。
據悉,參與2016年全國兩會報道的記者總人數超過3200人,其中境內記者有1900多人,港澳臺記者有360多人,外國記者有1000多人。這其中,有傳統媒體記者,也有網絡媒體的新聞從業(yè)者。
網媒記者正走進全國兩會,并吸引大家的目光?!拔沂悄衬硤?、某某網記者”“我來自某某報、某某客戶端”……全國兩會報道現場,記者不再是單一的傳統媒體身份,新媒體記者的身影也隨處可見。
網媒記者證“誕生史”
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主陣地。今年1月2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半數中國人已接入互聯網。2015年11月,我國首批新聞網站記者證發(fā)放,改變了網絡媒體新聞從業(yè)者在全國社會重大新聞報道中隱居幕后的“歷史”。
來看看新聞網站記者證的“誕生史”。2014年10月21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發(fā)出《關于在新聞網站核發(fā)新聞記者證的通知》。2015年初,我國逾200家一類資質新聞網站采編人員正式納入統一管理,包括中央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全國性行業(yè)新聞網站等。在此期間,國家網信辦組織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開展多期記者培訓及考試。2015年11月6日,全國符合資質的14家新聞網站共594名采編人員正式領取了新聞記者證,“網絡記者”從此正式“持證上崗”。
專家:網媒興起是主流輿論力量的新體現
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沈陽表示,網站媒體進入全國和社會重大事件報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充分利用網站、移動互聯網渠道,網站記者可以快速將重要會議、重大突發(fā)事件的相關細節(jié)表達出來,將內容更好地與渠道結合,縮短了信息發(fā)布的路徑。
記者要問什么?網民、公眾關心什么?在互聯網時代,網站記者與網民之間的交互產生了反饋效應,他們在采訪中的提問更直接地表達了公眾的聲音。
在沈陽教授看來,微信、新聞客戶端等移動互聯網平臺具有社交功能,從原生態(tài)的信息到記者評論,再到網民評價,這種“評論眾籌”模式使報道信息獲得了二次增益,形成了完整豐富的信息鏈條。網站記者能將網站自身的優(yōu)勢與傳統媒體報道的嚴謹相結合,提升整個輿論場的話語質量,形成“澄清謬誤,評定是非”的導向和社會價值。
互聯網時代,新聞報道也在尋求創(chuàng)新,網站媒體的興起是主流輿論力量的新體現。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來說,網站記者是其中很重要的力量。新媒體、融媒體的話語權正在提升。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主任黃楚新說,傳統媒體應主動加上“新媒體身份”,實現“快讀”、“美讀”,有效傳遞主流聲音,尤其是在國家和社會重大事件的對外發(fā)聲方面。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