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黃河邊寒風凜冽,今年82歲的老人王立華望著黃河上的一座鋼索吊橋出神。“已經40多年了,這是當時大家用血汗建造起來的橋?!?/p>
“吊橋打破了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開辟了一條我們通向外界的通道,這些年來,吊橋對我們經濟社會發(fā)展發(fā)揮重要作用?!蓖趿⑷A說。
什川鎮(zhèn)位于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被蜿蜒的黃河擁抱在臂彎里,地勢平坦,黃河兩岸土地肥沃,氣候濕潤,盛產瓜果、蔬菜。自然條件雖得天獨厚,交通卻十分不便。過去當?shù)赝ㄍ饨?,主要靠兩條曲折的盤山小道,“進出”兩難。
王立華說,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農民,出行除了靠這兩條馱道外,渡河只能靠原始的羊皮筏子。每當盛夏汛期,黃河水漲,羊皮筏子便難以擺渡,兩岸隔絕,可望而不可及。
王立華回憶,1969年,當?shù)赜腥颂岢鲆藿ㄒ蛔鶚颍蚱婆c世隔絕的狀態(tài),大家召集起來,一起想辦法?!澳菚r候,我們水果、蔬菜豐收后,都運不出去,過河只能靠羊皮筏子,常有筏翻人淹之事發(fā)生,一人出門,全家提心吊膽”。
“吊橋是什川人的出路,也是什川人的希望,河過不去,人就出不去,多少年來,什川人一直想:有個橋該多好!”王立華說。
1969年,什川鎮(zhèn)南莊、長坡、上車三個大隊農民自籌資金24萬元,成立了建橋委員會,在甘肅省交通廳、蘭州鐵路局、甘肅冶金公司、蘭州通用機器廠、阿干煤礦等二十多個單位協(xié)助支持下,開始動工建造一座鋼索吊橋。
當時修建初期特別困難,鄉(xiāng)上提出修橋,因為什川鎮(zhèn)太小,物資又緊缺,縣上審批沒通過,幾經周折,最后才審批下來。王立華說,“那個時候大家下決心,一定要自力更生修個橋,不向國家要資金。”
沒有起重設備,幾噸重的鋼筋骨架無法運行,幾十名壯漢站成“人墻”用背扛、肩抬、手拉、腳踩,硬是把鋼筋骨架一寸一寸挪到了固定位置。冬季施工沒有保暖設備,質量無法保證,大家獻策,編制草簾保溫,生上“土火爐”取暖。王立華回憶:為了解決夜間施工照明難問題,數(shù)十盞氣燈把黑夜照得通明。就這樣,四班輪流篩砂洗石,二十四小時連續(xù)澆灌,保證了工程質量。發(fā)動老人和學生砸石子、修便道,動員人人為修橋獻一片愛心。
1971年5月20日吊橋竣工,打開了什川鎮(zhèn)通向外界的大門。橋長435米,其中主橋165米,引橋270米,橋面凈寬7米。橋兩端聳立著15米高的鋼筋混凝土龍門,每根重2噸的14根粗壯鋼索凌空懸掛于橋的龍門與橋欄之上。橋面由木板鋪成,載重8.5噸。橋兩側有人行道。最大汛期,水距橋面3米。
圖為當時參與修橋的什川鎮(zhèn)老人。劉玉桃 攝
“橋一修好后,汽車白天黑夜地跑,蔬菜、瓜果可以運到外面去了,老百姓收入也翻番了,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蓖趿⑷A說。
什川鎮(zhèn)黨委書記顏維祥表示,什川吊橋的建成,從根本上改變了什川地區(qū)交通極為不便的狀況,結束了什川人祖祖輩輩靠木船和羊皮筏子渡河的歷史。據(jù)統(tǒng)計,每年從這座橋上運往全國各地的瓜果、蔬菜約2000多萬公斤,運回什川地區(qū)所需的商品、化肥等近1000萬公斤。
什川吊橋當時設計建設使用年限為30年,截至目前,共進行4次維修加固,1979年和1988年,先后投資21萬元,進行了兩次加固和維修。吊橋路面原來鋪的木板經過雨淋車輾,不能繼續(xù)使用,于1979年改換成新木板,但因木板耐久性差,1988年又改換成鋼板,鋪筑了柏油;1996年和2007年先后投資9萬元,對吊橋又進行了兩次加固和維修。
如今,隨著2002年投資800萬元的梨花橋建成通車,緩解了什川吊橋的運輸承載量;2009年10月,考慮到吊橋已超期服役近10年,存在安全問題,什川鎮(zhèn)將吊橋橋面主干道封堵,禁止車輛通行,改為步行橋,將永遠被作為文物保護下去。
顏維祥表示,過去,吊橋是什川和外界溝通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吊橋的承載能力和設計規(guī)模已經遠遠不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但是,吊橋是農民智慧的結晶,具有很高的旅游價值和研究價值,將來規(guī)劃將其發(fā)展為一個旅游景點,促進當?shù)亟洕鐣l(fā)展,同時也激勵當?shù)氐睦习傩?,發(fā)揮聰明才智,增加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完)
?
?
相關鏈接:
甘肅敦煌現(xiàn)“超大圓月” 與大漠雪景相映成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