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社區(qū)健身器材的問題,很民生,很有存在感,也因此備受關注。去年11月,本報“廣州觀察”欄目推出了“關注社區(qū)健身”系列評論,其中一篇《社區(qū)健身器材壞了誰來修?》戳中了很多讀者的痛點,取得良好反響。有讀者來電反映問題,有人發(fā)郵件建言獻策,還有企業(yè)愿助一臂之力……如今近半年過去了,從走訪和讀者的反饋來看,不少社區(qū)安裝了全新的健身路徑,很多“超期服役”的器材已被更換。不過與此同時,在很多社區(qū),健身器材老化、損壞、“帶病堅持”的現象依然存在。
對于健身器材的體檢、保養(yǎng)、維修、更換,看似繁瑣,其實很簡單,市民最需要的不過是一個熱線電話而已。當前很多健身器材都有維修電話,如果仍在保修期,打一個電話過去就會有人提供維修服務。但問題是,保修期過了之后呢?看到器材損壞,如果沒有便捷的報修渠道,很少有人會不辭辛苦、不計時間成本地找物業(yè)、找居委會、找街道,畢竟太麻煩!對此,社區(qū)居委會或街道文體中心不妨在健身路徑附近豎塊牌子,公布聯系方式,讓市民發(fā)現問題時能找到人,讓健身器材真正擺脫放羊狀態(tài)。
當然,在維修電話的背后還需要工作機制。社區(qū)的健身器材安裝主體各不一樣,責任主體也就不清晰,當器材損壞、居民反映強烈,一般沒維修經費的會予以拆除,有經費的則上報申請維修。對此其實應該有規(guī)范的工作機制,應該有專門統(tǒng)籌,比如體育部門設有群眾體育處(科),不妨定期向各街道、社區(qū)下發(fā)通知,要求對小區(qū)健身器材定期排查、“體檢”、上報;平時也應該設置“上報-核實-維修”的工作機制,讓健身器材的管理、維護有章可循、有經費保障。此外,社會力量也可以有所作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