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今年,江蘇蘇州和連云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進行評估,有傳承人被評不合格,有的被取消資格。打破非遺傳承人“終身制”,江蘇此舉引發(fā)廣泛關注。“退出機制”是如何促進非遺保護工作的?非遺項目如何在傳承中堅守文化擔當?請看記者調查。
評傳承人,破終身制
定期組織專家對非遺傳承人進行資質、能力和績效考評,形成傳承人退出機制
“我也想收徒弟,但沒人想學。”蘇州花線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褚朝進向記者坦言。
去年底,蘇州按照手工藝、表演藝術、瀕危項目三類,首次對市級非遺項目傳承人進行了考評,專門邀請了32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結合傳承人年齡等實際情況,對傳承人從事活動、人才培養(yǎng)、資料整理、傳播活動等方面進行多輪評估,確定不合格名單。在參加蘇州市首次市級非遺傳承人評估的235人中,包括褚朝進在內的9位傳承人被評為不合格。
而在連云港,今年以來,專家也對傳承人近三年的綜合表現進行了考評,最后取消了湯溝風箏制作工藝、抬閣、貝貼畫等4個項目的市級非遺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資格,對云繡工藝等7名代表性傳承人予以約談警告,停發(fā)一年傳承人補助資金。
蘇州市非遺辦副主任王燕告訴記者,后繼乏人是部分項目考評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比如褚朝進說,自己所在的工廠基本招不到學徒,目前只有他一人精通花線制作。另外,還存在傳承人自身意識不強、傳承人不從事相關活動、傳承保護責任單位未能充分提供傳承條件等問題。
實際上,2011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明確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相關規(guī)定義務,文化主管部門可以取消其代表性傳承人資格,重新認定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喪失傳承能力的,文化主管部門可以重新認定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江蘇此舉,讓打破非遺“終身制”的規(guī)定落了地。
有退有進,創(chuàng)新保護
退出只是管理環(huán)節(jié)之一,申請榮譽傳承人、候選人增補、二次競爭上崗等使機制更健全
“兩地自砸‘鐵飯碗’,是創(chuàng)新非遺管理保護的積極信號?!弊鳛樵u委之一,江蘇省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趙魯剛坦言,評定出的代表性傳承人本身應具有示范作用,如果不能帶頭展示和傳播,應該被取消資格。同時,兩地非遺工作負責人表示,退出機制在首次實踐中并沒有太大壓力,有進有出才是對非遺的真正保護。
退出只是非遺傳承人管理體系中的一個中間環(huán)節(jié)。在蘇州,考評前,非遺傳承人可以自己申請退出;因年老體弱或遭遇重大變故而無法承擔傳承義務的,可申請不參加考評,連續(xù)兩次不參加則可被認定為“榮譽傳承人”。但成為“榮譽傳承人”后,不可再申請獲得市級傳承人項目資助經費,只有年滿65歲的可享有每年3000元到6000元的生活補助,并有義務開展力所能及的口述資料、錄音錄像等公益性工作。在連云港,對于瀕危項目或年事已高、技藝突出者,也有特殊的考核辦法。
那么,傳承人考評不合格甚至退出后,留下的空白要如何填補?王燕介紹說,市非遺辦會向評估不合格者提出改進意見書,并指導傳承人擬定改進工作計劃;確實存在客觀困難的,則會與相關部門、單位會商解決;一些非遺項目目前沒有傳承人的,也會按照“候選人機制”,對符合要求的進行增補,讓項目傳下去。
“已經退出的傳承人,改進后經過申報考核,還有再次‘競爭上崗’的機會?!边B云港市文廣新局非遺處處長謝春芳說。
據兩地相關部門行業(yè)協會反饋,退出機制已開始發(fā)揮積極的引導作用。江蘇省文化廳非遺處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江蘇將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中的細則加以細化,并結合兩個試點的實踐,逐步形成省級層面上的探索。
加強造血,探索新路
既要加強扶持力度,也要發(fā)揮傳承人主體作用,形成長效機制
長期以來,“重申報、輕保護”是非遺保護繞不過去的話題。據介紹,為防止“人走技失”,從2011年開始,國家對非遺傳承人的補貼從1萬元增至每年2萬元,江蘇省也由5000元提高至8000元。在市級層面,各地也多以政策、資金、資源等多方面措施加大對非遺工作的扶持。例如,連云港正在進行調研,計劃設立綜合性非遺展示場所,并加強對傳承人的研修培訓,探索分類保護和協調機制等。
專家表示,“非遺”保護是一項整體工程,傳承人自己也要探索一條適合自身項目發(fā)展的道路,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讓保護發(fā)展形成長效機制。
在連云港贛榆區(qū),今年53歲的王維良8歲隨外祖父學藝,擅長剪紙、扎風箏、做燈籠等傳統工藝?!皞鞒蟹沁z既要會繼承,也要懂得傳播,這是一種活性保護?!蓖蹙S良說,他結合市場需求,不斷改進、創(chuàng)新,他的創(chuàng)新產品成了各大展會、節(jié)慶活動的寵兒。這個一度少人問津的非遺項目,也逐漸發(fā)展得風生水起。
“大多數做得好的項目,都離不開傳承人的責任心和埋頭實干?!睒I(yè)內人士認為,應想方設法吸引年輕學徒、尋求市場合作等。也有專家建議,盡快完善頂層設計、細化相關法規(guī),如出臺國家層面的認定及評估標準,對傳承人徒弟學藝成果或后續(xù)工作明確量化等。但一些項目隨著時代變遷,確實已經喪失了生存的環(huán)境和市場,一些專家也提出,應該理性看待其消亡,因為這也是發(fā)展的一部分。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21日 06 版)
?
?
相關鏈接:
證監(jiān)會重拳出擊 去年以來已處罰666人?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