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李霈韻 攝??
中新網(wǎng)北京11月20日電(袁秀月)“你每次學到的知識,都是保護孩子遠離風險的盔甲”、“當孩子不能完整表達時,父母應該站出來,阻止旁人對孩子的戲弄行為”、“祖孫三代滾下扶梯,只因做了這件事,帶娃出行一定要注意”……
這是80后媽媽楊華的朋友圈日常,自從生了孩子后,任何與孩子相關的細枝末節(jié)都能激起她的緊張情緒,而現(xiàn)在,她的孩子還不滿一歲。
懷孕后不久楊華就辭了職,專心在家休養(yǎng)。她和丈夫都是家里的老大,這個孩子是雙方家庭的第一個孩子,雙方父母也很樂意幫他們照料。但楊華還是堅持自己來帶,盡管這意味著,她回歸職場的日子將會一推再推。
買育兒書籍,聽育兒課程,瀏覽各類育兒公眾號,逛網(wǎng)絡論壇,楊華每天都會接收到無數(shù)育兒信息,她看了之后還會發(fā)到家庭群,督促所有家庭成員學習。然而即使如此,楊華心頭的焦慮還是不能消散。
孩子再大點還要上幼兒園、上小學、上中學,“感覺上了一條‘賊船’,停不下來了?!睏钊A苦笑。
這種焦慮并不屬于她一個人。對于整個80后一代來講,教育焦慮已經(jīng)成為他們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作為80后的“末尾”,楊華還不能完全理解她的“前輩們”在教育上付出了什么。
時代變了,教育焦慮也以另一種形象進入公共視野?!吧虾D承W競選家委會堪比競選CEO”、“家長轉發(fā)心靈雞湯被踢出家長群”、“老師發(fā)信息家長火速點贊”等等新聞也只不過是焦慮的一個注腳。
為何焦慮?
楊華和丈夫在讀碩士時相識,之后經(jīng)歷了丈夫出國留學、回國找工作,最后兩人選擇留在上海。丈夫從小就是好學生,理科很好,家庭也有能力支撐他安心地讀書。但楊華就不同了,從一個縣城中學到普通大學再到知名高校的碩士,楊華一直有種“拼命三娘”的氣勢。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都太粗放了,我不想我的孩子也是這樣。”楊華說。
而這種期望也成為80后父母焦慮的重要來源——除了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他們還期望給孩子高質量的教育環(huán)境。
作為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代,也是計劃生育下成長的一代,80后們從小就經(jīng)歷了社會變遷,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但長大后面對的現(xiàn)實壓力也不小。80后受教育程度普遍比父輩高,但是卻不比90后和00后所受教育的豐富性,因此在面對下一代的教育時,他們的要求也較高。
楊華學的是外語,丈夫又留過學,所以她希望孩子利用家里的條件來學習,“尤其是口語,想讓他更接近英語為母語的孩子,讓這成為他的一把鑰匙?!?/p>
28歲——37歲,80后已成為當下社會的重要中堅力量。他們大多沒有家世和財富支撐,只能依靠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生活。而教育焦慮,幾乎是全世界父母都有的特征。他們辛辛苦苦攢下錢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不僅要報各種班,自己也要親力親為,幫孩子做作業(yè)、陪孩子參加各類活動、和老師打好關系、幫孩子贏得更好的資源等等。
近日見諸報端的上海某小學競選家委會事件中,各位家長卯著勁競選,怕是這種焦慮的極致體現(xiàn)。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范先佐曾對媒體表示,這是家長對孩子的升學焦慮所引發(fā)的問題,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凡注明來源為“??诰W(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