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點“同意”隱私交出去
手機應用濫用授權致信息泄露 專家建議安裝前細讀協(xié)議
網上約車、購物、叫外賣、導航……從早上睜眼到晚上睡覺,我們每時每刻都在享受著手機App帶來的便利。但與此同時,你的微信昵稱、頭像、位置、通訊錄、電子郵箱信息、QQ賬號密碼,甚至身份證號碼、銀行賬戶都“祼奔”在互聯網海量“大數據”當中。而這些隱私信息,基本上都是自己在下載安裝App時“同意授權”的。北京晨報記者下載了30多個App,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App要求獲取定位權限。獵豹移動安全專家稱,App濫用隱私權限的現象非常普遍,建議用戶在安裝前仔細看授權協(xié)議,安裝后也可選擇關閉部分授權。
案例:朋友欠錢 自己收到催款短信
日前,市民李女士莫名收到以借貸寶App為名發(fā)來的催收短信,稱其朋友貸款,而短信中不但公布了其朋友的手機號、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還帶有大量恐嚇咒罵字眼。記者從短信中看到,內有李女士朋友,也就是借款人的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發(fā)短信的人自稱是“借款公司的”,稱借款人在借貸寶借錢時由李女士擔保,并咒罵稱如果借款人不還款,李女士及家人將遭遇厄運。
隨后北京晨報記者聯系到借款人,對方承認確實從借貸寶平臺上的機構借了錢。但他并沒有將李女士填為擔保人,而是“手機軟件會調取通訊錄,向有過通話記錄的聯系人催收短信?!?/p>
北京晨報記者隨后也在借貸寶使用過程中發(fā)現,軟件會向用戶申請讀取手機通訊錄的權限,在其《隱私條款》和《用戶注冊協(xié)議》中,也有內容稱如逾期未償還本息,借貸寶可能與第三方共享用戶信息等。
無獨有偶,市民郭先生近日也收到不少催收公司發(fā)來的信息,因自己的一個初中同學在借款平臺上借了錢未按時償還,催收方就通過同學手機通訊錄找到了他這里。不僅收到催款短信,郭先生還接到了許多討債電話,甚至傳說中的“呼死你”也用上了,“響了十幾個小時,未接電話得有好幾千,但由于號碼不同,地域不同,想攔截都攔不住?!?/p>
現象:很多人下載應用并不看條款
北京晨報記者調查了解到,幾乎所有的手機App應用在下載安裝時,都需要同意應用的《隱私條款》。比如,記者下載高德地圖App后,要點擊“進入”地圖,就跳出來了高德地圖的隱私條款。仔細閱讀發(fā)現,這款App上可能會收集的個人信息實在是太多了:包括位置信息、上傳的圖片以及IP地址、設備信息、瀏覽器類型等,在注冊高德賬號時,會收集賬號名稱、昵稱、密碼、密碼保護問題、手機號碼等,還有電子郵件地址、淘寶賬號、支付寶賬號、微信、QQ、車輛品牌、車牌號碼、車輛識別代碼、發(fā)動機號、機動車駕駛證、住宿信息、行程信息、支付信息等。更關鍵的是,高德地圖還會將這些信息提供給第三方,并授權高德地圖間接向第三方獲取相關信息。
但很多“手機控”在下載安裝App時不會注意看授權權限條款,便直接同意安裝。北京晨報記者隨機采訪了20余位市民,竟然沒有一個人表示在下載App時會詳細看“授權條款”。“字太小了,而且都是一長篇,所以基本不看?!笔忻窭钆空f。
但就是點擊“同意”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用戶的隱私就這么交出去了。
中國互聯網協(xié)會理事長鄔賀銓說,“只要你的手機里安裝了導航軟件,無論你在哪里,我們都能很快通過手機里App提供的數據找到你?!痹谒磥恚坝械腁pp應用本來跟位置并沒有太多關系,可是App會強行搜索你的位置信息,而你的位置信息根本屏蔽不了?!?/p>
數據:四成應用會申請獲取位置信息
今年9月份,江蘇省消協(xié)工作人員通過現場檢測發(fā)現,在手機下載的100多個App中,79個App可獲取定位權限,23個App可直接向聯系人發(fā)送短信。點開“電話與聯系人”一項,有14個App甚至可以監(jiān)聽電話和掛斷電話,結果非常驚人。在所獲取的個人信息中,“位置信息”和“讀取通訊錄和短信”是最容易被讀取。
據相關人員介紹,大多數App都有獲取精確位置的權限,由GPS定位可精確到10米。各個開發(fā)企業(yè)給出的理由是需要進行一系列社交模塊建設。但在實際操作中,實現社交功能,只需獲取大致位置權限即可,根本無需GPS精確定位。
對于“讀取通訊錄和軟件”信息,大部分開發(fā)企業(yè)表示,App需要通過驗證碼避免用戶重復注冊,同時起到推薦作用。這使得用戶的通訊信息完全暴露在軟件公司面前。另據央視財經頻道此前報道,除了偷錄聲音、獲取定位外,誤下載到一些“山寨”App時,機主的銀行賬號和密碼則可能受到威脅。
專家支招:下載后應用前 關閉部分權限
對此,獵豹移動安全專家李鐵軍告訴北京晨報記者,手機App濫用權限的現象已經存在多年了,而且這種現象在安卓系統(tǒng)更嚴重一些。
李鐵軍介紹,造成手機App濫用權限的情況分幾種,一種是大量正常App在開發(fā)過程中,給未來留有發(fā)展空間,“這個行業(yè)的一個特點就是用戶群越來越大的時候,功能也會無限拓展,就需要更多的權限。比如說,原來沒有要求定位的,當它現在有一個社交功能后需要用到定位,或者發(fā)展O2O之類的都需要定位?!彼院芏嚅_發(fā)者就未來規(guī)劃的目標會需要事先“占個坑”,先把權限申請下來。而還有一種情況是,消費者可以看到的手機權限設置,并不是全部授權。相當一部分程序在消費者沒有操作任何權限設置,軟件就已經自動安裝完畢了。
不過,李鐵軍也表示,避免用戶隱私泄露還是有一些辦法來解決,比如安卓系統(tǒng)在6.0的時候,系統(tǒng)的安全管理功能會提供機主對一個具體App來管理它的使用權限,用戶如果發(fā)現有些程序申請的某些權限覺得“越權”,就可以在權限管理當中,把相應的權限關掉。
律師說法:非法獲取個人信息并盈利將獲刑
北京市諾恒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林悟江認為,一些手機APP要求取得與自身業(yè)務沒有任何關聯性的用戶信息的授權,屬于惡意取得授權,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關鍵在于個人信息保護法律法規(guī)的進一步完善,比如立法禁止經營主體取得與自身業(yè)務沒有關聯性的信息授權、一事一授權、授權用途必須明確具體等。
就目前而言,如果手機APP的經營主體惡意取得授權、濫用授權,并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征信信息、財產信息五十條以上的;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記錄、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公民個人信息五百條以上的即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將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記者手記:告別“透明人”需多方努力
不可否認,App廣泛應用是數字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享受信息化生活帶來的便利也是社會發(fā)展必然經歷的一個重要過程。但App在為手機用戶提供上網便利的同時,也的確讓手機用戶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 “透明人”——我們在享受數字化便利的同時,個人隱私已經越來越少。
上網幾乎等同于“裸奔”,這對任何手機用戶來說,無疑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每一個新的行業(yè)的興起就必然會出現某些傷害用戶利益的事情存在,監(jiān)管部門的“沒有及時發(fā)現和解決”,何嘗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漏洞呢?因此,保障個人信息安全,需要有關部門作出更加權威的分析、評估和研判,也需要在技術和法律層面予以完善。安全廠商與制造商、運營商、互聯網服務商、應用開發(fā)企業(yè)等渠道加強合作,確保各平臺及管道是安全的,從源頭去保護用戶的信息安全,可能會更加現實。
北京晨報記者 陳琳
?
?
相關鏈接:
日常生活遭遇“全民目擊” 如何保護我們的隱私??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