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用戶個人隱私信息收集工作長期處于“無人駕駛”狀態(tài),各種亂象自然無法避免。
近日,有媒體報道,一些賣家在所謂“電話銷售群”中專門出售外賣訂餐客戶的信息。還有網絡運營公司借助軟件搜集用戶的訂餐信息,打包后倒賣給電話銷售公司,甚至一些外賣騎手也做起了客戶信息倒賣的“生意”。
互聯網在帶給人們生活便利的同時,也暴露了隱私風險,這是一個“老大難”問題。
平臺收集用戶的個人信息,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平臺使用這些信息的過程,必須受到嚴格的限制和監(jiān)督。若沒有征得用戶授權,一些敏感信息,比如密碼、指紋、簽名字跡、人臉特征等,不該被信息采集方違規(guī)使用。同時,平臺也必須負起保障數據安全的責任。外賣平臺首先應該積極展開自查,及時堵上管理環(huán)節(jié)的漏洞。
如今,互聯網環(huán)境日益復雜,僅靠單方面的力量,必然不足以建構起保護個人信息的堅固防線。作為監(jiān)管層的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建立監(jiān)測、研判、預警、處置和追蹤的聯合處理網絡安全問題的機制,加強監(jiān)管。
在本案中,外賣騎手也做起了倒賣用戶信息的“生意”,涉嫌違法,甚至可能觸犯了刑律。法律擺在那,他們選擇屈從于利益誘惑,這一方面反映了當下違法成本過低;另一方面也與相關法律知識、意識的匱乏不無關系。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向公眾普及保護隱私的法治觀念仍然任重而道遠。
當下,網絡安全法雖然已經正式實施,但相應的具體技術安全規(guī)范仍未出臺,尤其是對商業(yè)公司的信息監(jiān)管沒有很具體的要求。因此,公民的個人信息仍處于“危險期”。如果讓用戶個人隱私信息收集工作長期處于“無人駕駛”狀態(tài),各種亂象自然無法避免。
互聯網的發(fā)展非常快,隨之而生的法律問題也會增多,因此相關立法工作必須加快腳步、與時俱進,讓問題在暴露之初就能在法律層面用具體法條加以解決。
總而言之,保護個人信息和隱私的安全防線中的任何一環(huán)缺位,都可能功虧一簣。只有社會各方力量都各司其職,且相互配合,才能把漏洞降到最低,消除用戶交出個人信息時的焦慮感。(李勤余)
?
?
相關鏈接:
家庭活動變現場直播 攝像頭成泄露隱私“黑洞”
吃飯購物都可能被直播 誰在泄露我們的隱私?
深圳:闖紅燈就“露臉” 隱私泄漏風險引發(fā)爭議
九成網絡詐騙因信息泄露 專家:急需提升隱私安全意識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