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絲”博物館,揭開“南海I號”的神秘面紗
陽江第二站,記者來到位于陽江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近距離觀看宋代“南海I號”古沉船的發(fā)掘現場。
“南海I號”宋代古沉船的發(fā)現,是中國水下考古史的劃時代事件,開啟了我國水下考古先河。而如同敦煌的發(fā)現對于陸路絲綢之路的意義一樣,“南海I號”以其承載的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成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標志性發(fā)現,被譽為“海上敦煌”。
館內宋代“南海I號”古沉船發(fā)掘現場。張薇 攝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以“南海I號”宋代古沉船發(fā)掘、保護、展示與研究為主題,是世界首個水下考古專題博物館,也是首次將宋代沉船水下考古現場發(fā)掘向觀眾開放。館內基本陳列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分為七大主題展區(qū),主要展出“南海I號”數十種珍貴文物,包括黃金飾品、中國陶瓷、宋代漆器等。
已發(fā)掘的“南海I號”文物。張薇 攝
館內陳列的“大事記”展板顯示,2007年12月28日,“南海I號”完成整體打撈,正式進入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為其量身打造的水晶宮;2009年12月24日,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記者在館內看到,“南海I號”盡管船身已不再完整,但船底主體架構保存完整,相關資料顯示,該船船長30.4米,寬9.8米,船艙內保存文物約6至8萬件,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fā)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
考古工作者對“南海I號”文物進行修復。張薇 攝
據館內講解員介紹,出水文物的保護是重中之重,館內對“南海I號”船艙的保護每日都在進行,對發(fā)掘的瓷器等文物則需要一一進行細致的整理建檔等工作,部分要對破損之處進行修復。
展館體驗方面,觀眾可以通過展廳內聲光電多媒體場景,體驗“南海I號”出帆遠洋、搏擊風浪和貨通萬國的故事,感受古代海上絲路恢宏燦爛的歷史。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