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會,“三從四德”是為適應父權制家庭穩(wěn)定、維護父權—夫權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據(jù)“內外有別”、“男尊女卑”的原則,由儒家禮教對婦女在一生在道德、行為、修養(yǎng)的進行的規(guī)范要求。
“三從四德”三從是那三從:三從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三從四德”四德是哪四德:四德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工’(婦女的品德、辭令、儀態(tài)、女工)。
三從四德的具體內容:
三從:“未嫁從父”
“三從”道德從喪服制演化為人際間的主宰服從關系,與漢代倡導的“三綱”相對應——家庭中的“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推廣到性別關系上就是“從父”、“從夫”。
“從”有多重含義——聽從、隨從、服從、跟從等意思。被要求遵從三從道德的婦女不能自專、自主,必須遵父命、夫旨、子意行事,做到為女孝,為妻賢,為母良。
“未嫁從父”就是要求沒有出嫁的“在室女”聽從父家長的話,“不違父命”就是“事親孝”(“親”按照孔子的解釋是指父母雙親,但又說“資于事父而孝母”);女兒孝順,除了日常生活照顧周到,還要在父親遇危難時挺身而出,像西漢文帝時淳于緹縈說服文帝廢除肉刑,使父親免于罪;東漢曹娥為救落水的父親被淹死(史載有“曹娥碑”,表彰曹娥孝行)。在終身婚姻大事要聽從“父母之命”也是“從”和孝的表現(xiàn)。
“既嫁從夫”
“既嫁從夫”就是要求出嫁為人妻的婦女隨從、服從、跟從丈夫。“從夫”從女子出嫁就開始了,迎娶的儀式是“男帥女,女從男,夫婦之義從此始”;母親叮囑女兒“無違夫子”。到夫家,按照丈夫的輩分、名分得到親屬稱謂(如子媳、娣姒、嬸、嫂等)。妻子視丈夫為“天”,“天命不可逃,夫命不可違”,必須順從、敬重丈夫,夫唱婦隨。像漢代孟光對丈夫梁鴻“舉案(WAN,音碗)齊眉”,被贊為“相敬如賓”。妻婦還需代丈夫行孝侍奉公婆日常生活,還要為丈夫生兒育女;“相夫教子”從宋代以來成為對婦女最重要的職責?!皬姆颉边€有對丈夫忠誠不貳,保持貞操,丈夫死后不事二夫,甚至殉夫,春秋時期息國國君夫人息夫人,在丈夫被楚國俘獲,楚王逼她為夫人,她以死相拒,成為史書表彰貞節(jié)的模范。歷代官方表彰貞節(jié)烈成為制度,導致一些婦女自殘生命,甚至在丈夫將要病死和戰(zhàn)死前,妻妾們提前殉節(jié),表示對丈夫的忠誠。
“夫死從子”
在“三從”中,唯有“夫死從子”令人費解,因為儒家倫理中有“尊母孝母”的傳統(tǒng),母親對兒子擁有相當?shù)臋嗔?。但禮教又規(guī)定:“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禮記?郊特牲》)這里的“從”就是“從其教令”,也就是凡事由父、夫、子做主的意思。對于死去丈夫的寡婦來說,“從子”就是“從夫”的延伸,她不但要守節(jié)不嫁,還要含辛茹苦地撫養(yǎng)兒子長大,對作為一家之長的兒子遵從,重大事情由兒子做主。春秋時魯國一位寡婦,有九個兒子,歲末祭祀完畢,她想回娘家探望,根據(jù)“夫死從子”的禮規(guī),需經(jīng)兒子們的同意;召集兒子來得到許諾后,她又囑咐九個兒媳看好門戶,說自己晚上一定回來;結果她回家天還沒有黑,就在門外等到天黑下來,被魯國大夫看見,表揚她守禮??鬃拥膵鹉妇唇彩悄7豆褘D,事事依禮行事,丈夫、兒子前后死了,她上午哭丈夫,傍晚哭兒子,被孔子贊揚為“知禮”。
四德:“婦德”
“婦德”是女教婦學中最重要的一項,鄭玄所說的“貞順”是婦德的核心。“貞”是堅守節(jié)操,守身如玉,對丈夫忠誠不貳;“順”就是《禮記》中說的“婉娩聽從”,對公婆、丈夫甚至對家族所有人謙恭有禮。漢代女教家班昭在《女誡》具體指出:“婦德不必才明絕異”(意思是不必具備特異才能,這是明代“女子無才便是德”流行語的最初依據(jù)),做到“清閑貞靜,守節(jié)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就是具備了婦德。班昭更注重婦女品行的修養(yǎng),到了清末,以蘭鼎元《女學》為代表的女教書中,“婦德”標準更加具體繁細,對婦女在不同情境、不同角色中都有詳細的規(guī)范:身為妻婦,事夫、事舅姑(公婆)要恭順柔和,身為正妻,還要“去妒”,幫丈夫納妾;身為母親,要會“教子”,為繼母要“慈愛前子”;與家庭成員相處,要“和叔妹(小叔、小姑)”“睦娣姒(妯娌)”。家境貧寒要能“安貧”,富貴還需“恭儉”。還要“敬身”“重義”“守節(jié)”“復仇”……具備一系列美德。
婦言
禮教對婦女的言辭方面的規(guī)定,最初是出于害怕“利口覆家邦”(能言善辯的女人會顛覆國家),《詩經(jīng)?大雅》中罵周幽王后褒姒“婦有長舌,唯厲之階”(長舌婦是亡國禍首)。然而言語(說話)也是一種必備的修養(yǎng)和技巧。鄭玄對“婦言”的解釋是“辭令”,也就是善于應對,說話得體的意思。班昭認為“婦言”不必伶牙俐齒、能言善辯,只要說話時考慮言辭是否恰當,不惡言傷人,不搶話、不多言,不使人討厭就行了。大家族最恨婦女之間言辭挑撥離間家庭成員不和,多嘴多舌、說話喋喋不休的婦女要受到懲罰,構成“七出”之一條。藍鼎元《女學》對“婦言”做了具體的正面引導,說“婦言不貴多,而貴當(恰當)”,各種場合需要用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言辭,如勉勵丈夫、教訓孩子、委婉勸諫、明志守禮、表現(xiàn)賢智、免于災禍……都需要運用恰當?shù)难赞o來達到預期目的。所以,“婦言”又需要智慧和知識修養(yǎng)。
婦容
儒家對婦女的容貌修飾有特殊的標準,孔子主張重德輕色,要丈夫對妻子“賢賢易色”,就是看中妻婦的品德代替重視美色;而對婦女容儀的要求是重質樸去修飾,而“冶容”近乎“誨淫”(刻意修飾打扮等于引誘男人性情之欲)。鄭玄對婦容的解釋是“婉娩”,就是溫順柔和的神態(tài)表情。班昭認為婦容不是指顏色美麗,而是日常生活中做到“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為婦容”——也就是做到勤于灑掃,服飾整潔、按時沐浴、講究衛(wèi)生就符合婦容標準了。藍鼎元對婦容的要求側重不同場合的實用性,“婦容,貴端莊敬一,婉娩因時”,又細分為“事親”、“敬夫”之容要柔順恭敬,有妊(懷孕)之容要端莊,居喪之容要悲哀有節(jié),避亂之容要鎮(zhèn)定自若,不失容度,必要時需義無返顧死烈殉節(jié)等等具體規(guī)
婦功
婦學四德中的“婦功”就是指婦女從事的勞動與工作。性別分工是男主外事,女主內事,所以“婦功”幾千年的標準沒有大變化——維持生活衣食之需的采桑養(yǎng)蠶、紡績織作,務中饋、備酒漿;還要奉養(yǎng)公婆、丈夫,生養(yǎng)孩子,招待賓客;另有重要的工作準備祭祀的用品和協(xié)助祭祀等。班昭認為,“婦功,不必工巧過人”,“專心紡績,不好戲笑;潔齊酒食,以奉賓客,是謂婦功”。但是從家庭需要出發(fā),巧媳婦歷來受到贊譽,“懶”和“笨”的婦女是受譴責和嘲弄的對象。藍鼎元還分出先后順序和目的,說“婦功,先蠶織,次中饋;為奉養(yǎng),為祭祀——各執(zhí)其勞而終之以學問……”事實上,婦女承擔的婦功不但是家庭得以延續(xù)的重要保證,也是歷代國家賦稅收入的重要來源,古有“一夫不耕天下為之饑,一婦不織天下為之寒”的成語,班固在《漢書?食貨志》指出婦女晝作夜集,每月相當于45個勞動日,比男人要辛苦。
三從四德最早出現(xiàn)在哪里?
“三從”一詞最早見于周、漢儒家經(jīng)典《儀禮喪服-子夏傳》,在討論出嫁婦女為夫、為父服喪年限(為夫三年,為父一年)時,說“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引申為作為女兒、妻婦和母親的婦女應對男性服從。但婦女屈從由來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周易》中有主張婦女順從專一、恒久事夫的卦辭,后來要求婦女殉夫守節(jié),限制寡婦改嫁等。
“四德”一詞見于《周禮 天官內宰》,內宰是教導后宮婦女的官職,負責逐級教導后宮婦女“陰禮”、“婦職,其中較高職位的“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北緛硎菍m廷婦女教育門類,后來與“三從”連稱,成為對婦女道德、行為、能力和修養(yǎng)的標準,即“三從四德”。
所謂的“三從”,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后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zhí)業(yè)、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分,想辦法扶養(yǎng)小孩長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這里的“從”并不是表面上的“跟從”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質的“從事”之本質。(《儀禮、喪服、子夏傳》)
所謂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功,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wěn)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言”,指與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功”,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jié)。(《周禮、天官、九嬪》)。
三從四德的時代已經(jīng)永遠的成為了歷史,大多數(shù)的女人還是尊重傳統(tǒng)的,還是美好的。我只說咱們女人是不是也要稍微的約束一下自己,讓女人更加女人一些。不說三從四德,至少多聽聽父親,丈夫,兒子的話,多多尊重親人們的意見,這對自身的修養(yǎng)也是有幫助的,還可以促進家庭和諧。至少在德言容功上稍稍下一點功夫,讓自己變得更婉約更有女人味,何樂而不為呢?
?
?
相關鏈接:
圖知國學:圍爐夜話?
·凡注明來源為“??诰W(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mmkcvlj.cn AllRights Reserved
??诰W(wǎng)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