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民為主
“民主”在中國文化中,首先有“以民為主”的含義。《尚書》中說:“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比嗣癫攀前顕母荆嗣袷菄业氖滓!渡袝纷鳛樯瞎盼墨I,早早就提出了治國要“以民為主”的思想。甚至,這部被歷代治國者奉為“政治課本”的古書,它十分嚴厲地訓誡統(tǒng)治者說“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以及“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人民的想法就是上天的想法,人民的眼睛就是上天的眼睛,人民的耳朵就是上天的耳朵,這其實是在表明:民意就是天意。如果說“民”就是“天”,那么中國古代的統(tǒng)治者將自己稱為“天子”,從文化本意上講,那應該是人民之子的意思,他要替天行道、要奉天行事,就是要奉從人民的意志、滿足人民的需求。天子,不僅不能為所欲為,反而應當比人民更辛苦。
以民為主、民比天大,這樣的思想使得最高統(tǒng)治者是要想人民之所想的:人民的想法就是他的想法、人民的愿望就是他的愿望,他只是帶往民眾駛向美好生活的掌舵者而不是做主者,他甚至要無限地弱化自己的意志、淡化自己的色彩,才能彰顯和順從人民的意愿。所以《周易》里論述君王之道的乾卦就說“群龍無首,吉”,當社會領袖已經(jīng)化入尋常道之中,不再看見它高高在上的身影時,便是吉利之相。再聯(lián)系前面《尚書》中所講的,那就是天子之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民眾眼耳鼻舌身意的一部分,而不是自己突顯個人權威的獨立存在。而《老子》也說“太上,不知有之”,說“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老子的意思是,最好的世代,是人民只模糊感覺到統(tǒng)治者的存在而已,也就是,他雖超乎于民卻順乎于民,不與人民產(chǎn)生明顯的距離;老子又稱,這樣的統(tǒng)治者,他為百姓謀福利成功了,人民卻感覺這本就是他們自己順其自然的狀態(tài),本就是生活該有的樣子。
這難道不是一種最大程度的“以民為主”?統(tǒng)治者作為效勞于民的一個掌舵者,卻早已無限虛化了自己的聲音與功績,在這大地上,只有人民作為主人自然而然的身影。
《尚書》《周易》《老子》出現(xiàn)稍早,《孟子》晚出,孟子目睹了當時社會變得塵囂甚上,卻更加明確地指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彼J為,連國家社稷的朝代更迭都不如人民重要,朝代更迭中的君王就更不重要了,天下所有的貴重,全都在民眾身上。由此可見,無論統(tǒng)治上層如何興衰往來、無論社會制度如何更改變幻,那貴重不變的,始終是人民大眾。
以歷史的眼光來看,所有的朝代更迭、制度變遷都是歲月洗禮中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過客,唯有人民百姓才是在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中都永世不變的主人。
·凡注明來源為“??诰W(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