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梅貽琦(前排左二)與物理學系教師合影。
1952年,院系調(diào)整后首次舉行清華大學開學典禮。
????1
????1911年清華學堂成立,1912年改名清華學校
????“雪恥興邦”的崇高理想
????清華誕生于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從襁褓時期就帶有民族屈辱的印記。屈辱造就了清華學子“雪恥興邦”的崇高理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博大精神和“行勝于言”的剛毅校風。
????歷史追溯到20世紀初葉,清政府將“庚子賠款”中美國“退還”的部分賠款用于在北京設立游美學務處,負責選派游美學生和籌建游美肄業(yè)館,1911年2月,遷入北京西北郊的清華園。游美肄業(yè)館被定名為“清華學堂”,于當年4月29日正式開學,這一刻拉開了清華歷史的序幕。后來,學校把每年4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定為校慶日,延續(xù)至今。1912年10月,學堂改名清華學校,但辦學宗旨、學制和課程設置無大的變動,仍是一所留美預備學校。
????清華精神最初源于梁啟超1914年的一場題為“君子”的演講,這場演講在清華人心中激起層層波瀾。自此,清華人將濃縮于《周易》的八個大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校訓銘記于心。1920級學生畢業(yè)時向母校敬日晷一尊,底座鐫刻有用中文和拉丁文兩種文字書寫的銘文“行勝于言”,這四個字后成為清華的校風,代代傳承,不朽于世。
????2
????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辦國學研究院
????“四大導師”的蓋世傳奇
????1925年,清華設立大學部,開辦國學研究院,學貫中西的“四大導師”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皆為我國近代杰出的學者。由他們倡導形成的“會通古今,會通中西,會通文理”的清華學派,在學術(shù)界聲名鵲起。
????梁啟超是我國杰出的學者,1925年擔任清華國學研究院教授,早年從事政治活動,曾和康有為一起發(fā)動變法維新。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出自他的一次演講。王國維,我國杰出的古文字學家、哲學家和文藝理論家,1925年擔任清華教職,他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治學境界之說膾炙人口;趙元任,1920年起在清華任職,語言學大師、著名音樂學家,被譽為“中國語言學之父”。陳寅恪是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被譽為20世紀最有學問和成就的歷史學家。
1978級學生開學典禮。
1989年,清華大學電機系完成“電子技術(shù)基礎課程的建設與改革”。
????3
????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大樓大師”的辦學思想
????1928年,清華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1年,梅貽琦受命執(zhí)掌清華,從此開始了他長達17年的校長生涯。梅貽琦提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基于這樣的辦學思想,30年代近百位教授就聘于清華,舉目盡是學界知名學者,使校園內(nèi)匯聚著各家各派的學術(shù)思想,外籍學者的到來,更促進了國內(nèi)外學術(shù)的交流融合。
????梅貽琦認為:“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泵焚O琦一生情系清華,曾用“生斯長斯,吾愛吾廬”來描述對清華的情感。
????4
????1937年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長沙臨時大學遷到昆明更名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
????“救國經(jīng)世”的學問根基
????“七七”盧溝橋事變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奉命合遷湖南,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1938年遷至云南昆明。設文、法、理、工和師范5個學院共26個學系,以及兩個專修科和一個先修班,是當時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高等學校。
????現(xiàn)在去昆明西南聯(lián)大舊址參觀,人們依然可見當年保留下來的鐵皮屋。鐵皮屋,上半截為土坯,下半截是石頭,屋頂則為鐵皮。這樣既不隔熱又不隔音的房子就是昆明西南聯(lián)大的教室。即使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師生們絲毫不放松學業(yè)和研究。陳寅恪曾對吳宓說:“救國經(jīng)世,尤必以精神之學問為根基?!焙由狡扑榈膽n憤、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驅(qū)除寇仇的壯志都化作了西南聯(lián)大學子知識報國的實際行動。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