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龍·切哈諾沃。東方 IC
你知道嗎,南京有家由諾獎科學家領銜創(chuàng)立的研究所——南大化學與生物醫(yī)藥科學研究所。今年11月剛落戶南京棲霞區(qū)江蘇生命科技創(chuàng)新園,所長是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以色列科學家阿龍·切哈諾沃。日前,趁阿龍來南京之際記者采訪了他,他說南京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只要南京有重大的事情要他出馬,他會隨叫隨到?! ?/p>
談裝修
自己看裝修 發(fā)現(xiàn)不妥就返工
這次阿龍在南京的這幾天,行程非常緊,時間根本不夠用。他說,這次來南京最主要的是為了研究所的工作,研究所目前進入到裝修、購買儀器、招聘階段。預計明年五月就能正式入駐。阿龍渾身透著股活力,健碩的體格、敏捷的思維、充沛的精力、流暢的表達,無不散發(fā)出一位65歲老人的魅力。阿龍說,他的生日是10月1日,和新中國的生日一樣,加之近年來應邀來華講學或參加活動的機會增多,他對中國很有感情,和南大非常有緣。
對于研究所的事,阿龍都是親力親為,不允許有絲毫的馬虎。拿實驗室的裝修來說,到了現(xiàn)場看過之后,他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對教授們在實驗室開展工作不利,便要求返工重弄。
他介紹說,研究所主要致力于開展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性技術研究,并推動研發(fā)新藥的孵化和產業(yè)化,這也是他這個當家人的目標。他說,目前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chuàng)新藥不多。他希望在自己的指導幫助下,研究所引進的一批全球杰出化學和生物醫(yī)學專家能多出成果,為中國轉化生產更多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chuàng)新藥,并成功走向市場、產生效益。
招人才
挑選成員不看重本科就讀學校
在他眼里,人才是最重要的。對于人才的挑選,他的眼光可謂苛刻。目前向研究所發(fā)來簡歷的有近三十人,但名額只有四個,申請者不乏來自哈佛、伯克利、普林斯頓等頂級名校的中國學者,還包括英國、俄羅斯的女研究員。每一位應征者的簡歷、推薦信等資料阿龍教授都認真審看,并仔細推敲寫給他們的回信,甚至在媒體上發(fā)布的招聘廣告他也親自起草。阿龍對應聘者就讀的本科學校是否有名并不看重,而特別看重的是其攻讀研究生、博士后的學校。他舉了個例子,有位申請人的本科來自國內一所并不出名的高校,但他后面的背景比較好,不僅在哈佛大學完成博士后工作,而且論文的數(shù)量多、質量高,這讓他很感興趣,準備將他納入到面試名單中。當然,除了智力因素外,阿龍非??粗貞刚叩膱F隊合作精神。他認為這一點很重要,這個人必須是非常好的人、不自私的人,才能是個好的合作伙伴,有了團隊合作精神,大家才能一起共享最新的科研情報和成果。
新聞背景:
2008年,阿龍·切哈諾沃博士受聘南京大學名譽教授。2011年,南大又成功引進阿龍·切哈諾沃擔任化學與生物醫(yī)藥科學研究所所長。南大計劃以切哈諾沃教授為核心成員,引進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團隊,研究所的主要目標是以有機化學為工具,探討病理過程,并通過這個過程發(fā)明新的藥物。
阿龍·切哈諾沃 Aaron Ciechanover
國籍:以色列
出生:1947年
職業(yè):科學家,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學歷:以色列海法工學院醫(yī)學博士,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后
獎項:獲諾貝爾化學獎(2004年),是第一位獲得科學諾貝爾獎的以色列人
成就:發(fā)現(xiàn)了泛素調節(jié)的蛋白質降解,一種蛋白質降解的重要機理
探訪諾獎得主
南京有事需要他出馬,隨叫隨到
阿龍說,2008年第一次到南京參加在南大舉辦的國際有機合成與藥物開發(fā)會議,第一印象非常深刻,此間接受了南京大學的邀請被聘為名譽教授;2010年,他第二次來到南京,同樣是參加在南大舉辦的國際化學會議,他清楚地記得,去年10月14日下午,在校長陳駿的陪同下參觀了南京大學仙林校區(qū),并與陳駿一起在名人種植園內栽下一棵七葉樹。仙林校區(qū)的規(guī)劃和建設給他留下了強烈的印象,他非常感慨,“新校區(qū)非常神奇,令人難以置信,太壯觀了?!?/p>
南京人的信任,給了他開展合作的意愿與信心
去年,當南大校長陳駿邀請他來南京開展研究工作時,他立刻欣然接受,并很快和畢業(yè)于南大化院的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援李桂根商議,在南大建立化學與生物醫(yī)藥科學研究所。今年5月,研究所正式成立,阿龍教授擔任化學與生物醫(yī)藥科學研究所所長。
阿龍對南京特別有感情,“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南大也是一所非常好的學校,南京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他說,無論是南大領導還是南京的“父母官”,都對他非常信任,這種良好的環(huán)境與氛圍讓他感覺非常好,給了他開展合作的意愿與信心。作為聲名遠播的諾獎得主,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都向他拋來橄欖枝,甚至不惜重金請他加盟,但都被他謝絕,他選擇了留在南京工作、成為南大的一員。他告訴記者,由于事務繁忙,他的行程都得提前一年做好,但南京享有“特別待遇”:只要南京這邊有緊急和重大的事情需要他出馬,他盡量隨叫隨到。
日程排得滿,每天通常只睡四五小時
在以色列理工大學,阿龍每天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每天通常只睡四五個小時。
作為一名摘得科學桂冠的自然科學家,阿龍的成功與他的聰明、能干、刻苦密不可分。問到成功的秘笈,阿龍脫口而出:“要刻苦、有耐心,而且必須喜歡你所做的東西”。在他看來,當今青年大學生們要努力學習、努力奮斗以不斷獲得知識;尤其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珍惜自己的青春,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上。
他還以自己的經(jīng)歷來舉例,當初,他是以色列理工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的一名外科醫(yī)生,做了很多手術,見多了各種各樣的病人,感同身受了他們的痛苦之后,他開始對病理產生了興趣,越來越想弄明白病癥究竟是怎么發(fā)生的,并慢慢地想到了分子水平、蛋白質上面去,于是從醫(yī)生轉到了科研崗位,當起了大學老師?!斑@么多年來,我對我現(xiàn)在從事的研究依然非常喜歡,非常有熱情,盡管已經(jīng)得到了諾貝爾獎,但還是有耐心并刻苦工作,除了四五個小時的睡眠以外,其余時間都在工作,當然不僅是科研?!?/p>
熱愛攝影,隨身帶價格不菲的相機
除了科研以外,阿龍喜歡聽音樂,讀小說,看看文學藝術作品。他有一個專門聽音樂的IPOD,坐飛機時便戴著耳機沉浸在音樂的世界里,享受著難得的放松;而小說一般只有在深夜才能有時間靜下心細細品味。他還喜歡旅游,利用每年去各地講學的機會四處游歷,至今已去過一百多個國家。攝影成為他講學之下的“副產品”,每次出門,他都隨身帶著價格不菲的相機,用鏡頭記錄下他遍布世界的足跡。不過,在阿龍看來,人生最大的樂趣是做出最好的科學實驗。他幽默地說,“因為獲得諾貝爾獎是因為你的工作,而不是你的娛樂?!薄⊥ㄓ崋T羅 靜 本報記者 張 琳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