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工作人員張貼莫言的海報。當日,中國作家莫言獲2012諾貝爾文學獎,書展上掀起一股莫言熱。
■ 觀察家
文學是一種純粹個人化的創(chuàng)作,不是集體的功勞,莫言的作品也只能代表他自己的水平,代表不了其他人。
昨晚,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剛剛揭曉,莫言獲獎,成為首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莫言獲獎,是他個人的榮耀,也是中國文學界的喜事。中國有很多優(yōu)秀的作家,如沈從文等作家也曾經非常接近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獲獎也滿足了很多國人心中的諾貝爾文學獎情結。
不過,諾貝爾文學獎也只是對莫言個人的肯定,這固然會令國人興奮,會對中國文學起到激勵作用,但是,也不妨看淡這個獎項。
事實上,莫言本人和家人對待這個獎項,也都非常淡定,并沒有在諾貝爾文學獎的巨大光環(huán)下,失去平常心。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表示,“聽到獲獎的消息,我很高興。但是我覺得獲獎并不能代表什么?!蹦哉f,接下來還是會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創(chuàng)作上。莫言的二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于弟弟得獎自己“很高興”。當被問及是否計劃全家共同慶祝時,他平淡地答道:“這很平常。”
相對于莫言及其家人的平淡,各方局外之人又能否平常心待之?
在莫言獲獎之前,國內各種公共輿論場即充滿了各種爭議,莫言獲獎之后,爭論也沒有停息。在一個多元社會中,有各種不同的意見非常正常,誰也沒有權利強制別人用同一種聲音說話。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因為諾貝爾獎,莫言也不會成為輿論焦點,一貫低調的他,或許仍然會和火熱的公共輿論場,保持一定的距離。
正如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知名漢學家馬悅然一再所講,諾貝爾文學獎的唯一評判標準就是文學。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因為他個人的文學成就,而不是因為其他。大家既沒有必要將其獲獎過度拔高,也無須上綱上線。
當然,莫言獲獎或許與中國今日之國際地位有關。近年來中國因為經濟的騰飛,而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引來了對中國作家的關注。如果以此而證明中國文學就怎樣了,則仍然難以擺脫東方主義的窠臼,仍然沒有擺脫“被審視”的心理,還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xiàn)。事實上,無論有沒有諾貝爾文學獎的垂青,中國作家和他們的作品質量如何,就在那里。
而且,文學是一種純粹個人化的創(chuàng)作,不是集體的功勞,莫言的作品也只能代表他自己的水平,代表不了其他人。
一個人獲獎,并不必然代表中國文學登上了世界文學之巔;正如無人獲獎,也不必然說明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園林里無一席之地。莫言獲獎的最大意義或許是,引導人們重新關注文學,而對更多作家來說,要思考拿什么作品才對得起“作家”的稱號。
□致淵(媒體人)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