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福建連江縣琯頭鎮(zhèn),幼兒園放學后,一名小朋友跟著家人回家。
“媽媽是誰?”
大部分“洋留守”都沒真正見過父母的模樣,有的孩子會抱著女老師的腿直呼“媽媽”
4個月大的小豪,還躺在襁褓中,已經(jīng)飛過了太平洋。
當小豪于2007年來到長樂市猴嶼村時,爺爺奶奶非常高興。12年沒見到兒子,也從未見過兒媳,卻先見到了孫子。
小豪父親1995年偷渡到美國時20歲。2005年他在紐約碰到同樣是長樂籍的小豪的母親,兩年后小豪出生。
隨同小豪一起到中國的,還有兩桶洋奶粉。此后一年,爺爺奶奶會定期收到從紐約寄回的奶粉,是美國政府為低收入家庭免費提供的。
小豪回來后,立即成為了家庭核心,爺爺奶奶所有工作都圍繞他展開。
“教他走路、教他說話、教他穿衣服……”奶奶鄭秀梅說,就像當年帶兒子一樣,感覺自己又做了回母親。
“我教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爸爸’。指著照片讓他認這是爸爸,這是媽媽?!编嵭忝氛f她很注意給小豪灌輸爸爸媽媽的概念,但小家伙似乎不領情。
小豪第一次上幼兒園時,怎么都拖不進教室。鄭秀梅嚇唬他,“不進去就送回你媽媽那里?!睕]想到小豪反問:“媽媽是誰?”
猴嶼華僑中心幼兒園共有32個孩子,其中有15個是“美國小公民”。園長鄒榮說,大部分“洋留守”都沒真正見過父母的模樣,有的孩子會抱著女老師的腿直呼“媽媽”,有的下課了還粘著老師,爺爺奶奶接都接不走。
在鄭秀梅家的客廳里,散落著各種玩具,遙控飛機、電動摩托車,有的是小豪的父母從美國寄回的。
倪法林認為“洋娃娃”與普通孩子相比,全身帶“洋”字,洋奶粉、洋玩具、洋衣服。
小豪父母每天都會打越洋電話了解兒子一天的情況。后來,年過花甲的爺爺學會用QQ,每天把小豪叫到電腦前,讓他和爸爸媽媽視頻聊天。
有時候小豪只顧玩玩具,不顧電腦里父母的呼喊,這時大洋彼岸的小豪媽媽會忍不住哭。
琯頭鎮(zhèn)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主席倪法林說,“洋娃娃”的父母往往寄回金錢等,通過物質形式彌補感情上對孩子的虧欠。例如當?shù)赜蟹N黃梅魚,一斤幾十塊錢,但無論多貴,“洋娃娃”的爺爺奶奶都會買給孩子們吃。
“有差距”的教育
“洋留守”到國外后,要先學語言才能上小學,往往比國外學生晚了一兩年
小豪兩年來坐在爺爺?shù)娜嗆嚭竺嫒ビ變簣@上學。但放學后他不做作業(yè),沉迷于玩具和ipad上的各種游戲。
奶奶鄭秀梅說,對他毫無辦法,從沒打過小豪。
長樂市實驗幼兒園是全市最大的公辦幼兒園,共有13個班,每個班上都有10名左右的“洋留守”。
園長陳美琴總結“洋留守”的特點:在行為習慣上不如父母帶的孩子,對各種信息接受的程度不如父母帶的孩子,家園配合(家長和幼兒園的配合)不好,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學習。
她舉例說,小班組織孩子們排隊喝水,一名3歲的“洋留守”總不排隊,老師教育多次都沒用。孩子的爺爺?shù)弥螅詾槔蠋煘殡y他孫子,多次跟老師吵架。
陳美琴介紹,長樂市實驗幼兒園、猴嶼華僑中心幼兒園等公辦幼兒園,執(zhí)行的都是“國家標準課程“,“洋留守”跟其他學生一起學習,并沒有外語等特殊教學。
也有個別幼兒園注意到了“洋留守”的需求,從而開拓市場?,g頭鎮(zhèn)的“華僑幼兒園”有230名學生,幼兒園的林園長稱,2005年以來每年80%的是“洋娃娃”。
美國福建同鄉(xiāng)會主席鄭棋不贊成“洋娃娃”在國內(nèi)接受教育。3至6歲是幼兒智力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但對于那些留守的孩子來說,“家長”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而老人們的教育觀,與現(xiàn)代社會的育兒理念會有不同。
倪法林認為,“洋留守”在物質上比較充裕,但精神上比較叛逆,而且嚴重依賴祖父母,跟父母的關系冷淡。
鄭棋認為“洋留守”接受的教育危害很大,等他們到國外后,要從零開始,往往跟不上當?shù)赝g人的步伐。
據(jù)鄭棋了解的情況,“洋留守”回去后,要先從幼兒園學起或學習一兩年的語言,才能上小學,往往比國外學生晚了一兩年。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