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輕省份
25年前,當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è)正在尋求更深層次突破時,總設計師鄧小平把目光投向南中國海。一句“海南島好好發(fā)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偉大斷言,一舉改變了海南島孤懸海外、封閉落后的歷史宿命。
1988年4月26日,新中國第三十一個省份,也是唯一的特區(qū)省——海南省,在全國人民的矚目中掛牌成立。
那一刻應當銘記——海南實現了歷史上的兩大超越:從廣東省的一個行政區(qū)成為共和國最年輕的省份,從封閉落后的國防前線成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有了更大的自主權,海南的發(fā)展如何早日“走在全國前列”?中國最大的特區(qū)清醒地認識到,第一要務是嘗試政策的突破——在1988年4月1日舉行的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新聞發(fā)布會上,海南問題成為一個“熱點”。海南比其他特區(qū)特在哪里?海南建省籌備組負責人梁湘精練地回答,海南比特區(qū)更“特”在三個“進出自由”,即資金進出自由、境外人員進出自由、貨物進出基本自由。
1988年8月1日,省政府正式公布“比特區(qū)還特”的政策,因為剛好有三十條而被簡稱為“三十條”。其中充分體現了“三個自由”,有些政策比國務院文件允許的還要開放,在全國獨一無二。
在海南正式建省辦經濟特區(qū)的前后一年中,數以千計的國內外客商蜂擁而至。海南以前所未有的開放,掀起一股新的投資熱。
盡管“三十條”在實施后的一個多月,即因宏觀政策調整而迅速冷卻,仍有學者認為,“三十條”使海南的政策優(yōu)惠程度達到了“鼎盛”,它對人們思想觀念的影響是長遠的,其意義大于“三十條”的經濟意義。這當中,既蘊含了海南發(fā)展過程中“摸著石頭過河”的跌跌撞撞,也反映了海南“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訴求。
25年來,正是這種精神的延續(xù),才有了海南一次又一次續(xù)寫開放高地的精彩。
從落地簽證到航權開放,從建設國際旅游島到三沙設市,從保稅港區(qū)到離島免稅……今天的海南,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以開放改革促進綠色崛起的道路。
海納百川
十萬人才過海峽
“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里四季春常在……”1988年,在駛向廣東湛江的列車上,乘客要求列車員播放《請到天涯海角來》。在他們的心中,有著共同的目的地:一路向南,向南,直到海南。
他們穿過高山大川,穿越中原大地,渡過瓊州海峽,不約而同地涌向海南島,幾乎將海安和海口兩個寂寞多年的港口擠爆。
這樣的高潮從1987年秋季持續(xù)到1988年夏天。這一壯舉被稱為“十萬人才過海峽”。它的背后,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白杂桑_放,夢想”,追求實現自我價值的意識和擺脫舊體制的愿望在朦朧中覺醒,大特區(qū)建設的超前理念在他們心中燃起熊熊烈火。
“闖海人”,作為一個歷史名詞,永遠的留在了海南發(fā)展的歷史中。
在這次中國當代史上最為壯觀的人才流動大潮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占90%,35歲以下的占85%,具有高級中級職稱的有近7000人,人才之集中令人嘆為觀止。他們在全新的環(huán)境中產生新思維、新創(chuàng)舉、新點子,給后來的海南和從海南走出去的市場翹楚們,留下了最初的啟迪。
有人說“十萬人才過海峽”是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的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事件,也有人說那是中國當代最大的一次行為藝術,十萬人參與的行為藝術。不僅形成了獨特的闖海文化,更完成了海南“經濟黃埔軍?!钡氖姑?,造就了一批經濟創(chuàng)業(yè)人才。
隨著海南房地產泡沫的破碎,闖海潮中有人選擇離去,尋求新的發(fā)展機遇;有人則選擇堅守,成就各自事業(yè),成為海南建設的中堅力量。
經過25年艱難曲折探索,現在的海南,已經從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兒,步入青春花季,迎來歷史發(fā)展的最好時期,而有容乃大、海納百川的精神,一直支撐著大特區(qū)前行!
體制改革
小政府大社會
建省辦特區(qū)伊始,海南便勇擔改革“試驗田”的重任,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留下一連串敢闖敢試的足跡。
“小政府、大社會”,海南的決策者首先選擇了向權力開刀的自我“革命”,即縮小政府的行政干預職能,擴大社會功能。
1988年5月,海南的省直機構比原來行政區(qū)的機構少了近一半,人員編制少了200多人。一大批行政機構轉軌,原行政區(qū)的11個經濟主管局和8個行政性公司,轉為經濟實體,進入“大社會”。
政府的權力小了,企業(yè)獨立決策權力大了,社會的活力被有效地激發(fā)出來。海南的市場機制得到迅速發(fā)育,僅兩年時間,全省生產資料市場調節(jié)率即達到70%以上,成為全國第一個全面放開糧食價格的省份。
由率先推行“小政府、大社會”拉開改革開放序幕的海南,勢如破竹地取得多項“全國第一”:全國第一個實現省級行政機構最小、公務員最少、農民負擔最輕;全國第一個簡化審批手續(xù)實行公司直接登記制;全國第一個實現“公路交通無關卡”;全國第一個實現綜合性社會保障制度;全國第一個實行大型基礎設施股份制……
“小政府、大社會”被稱為中國體制改革的一朵奇葩。它為全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供了超前試驗,也為國家“大部制”改革提供了參考模式。
直到今天,全國各地不少正在推行的改革舉措,都能在海南找到先行先試的背影。
發(fā)展出路
早在建省前的1987年,海南建省籌備組即清晰地看到,面臨“低起點”的海南要實現趕上發(fā)達地區(qū)的“高目標”,其出路,在于吸引境外資金。而要吸引外資,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體制顯然不能適應。
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同時,海南在全國率先叩響了市場經濟的大門。
“建設大特區(qū)就是要實行市場經濟,自覺發(fā)揮價值規(guī)律的調節(jié)作用。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符合市場經濟的規(guī)律?!?988年9月1日,海南首任省委書記許士杰在海南省第一次黨代會上的報告中提出,企業(yè)不分大小,不分經濟成分,一律實行平等競爭。
在25年前的中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仍然一統(tǒng)天下的情況下,海南將發(fā)展市場經濟的理論,上升為省委、省政府的戰(zhàn)略決策,并以黨代會報告的方式確立為推進海南經濟特區(qū)發(fā)展的行動綱領,實為石破天驚之舉。
海南著名學者廖遜說,海南提出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比黨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整整早了5年;而提出一切經濟成分平等競爭,比黨的十五大的類似提法,早了9年。
轉變帶來了歷史性的變化。建省辦經濟特區(qū)后的短短數年內,海南的外資企業(yè)迅速發(fā)展到近萬家。
從自發(fā)探索到自覺培育,由無序到有序,海南一步一步朝著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前進。
“在舉世矚目中,海南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海南人民踏上了通往理想境界的金光大道?!D鲜∽鳛槲覈_放改革的前沿、超前試驗的基地,無論成功的經驗,抑或失敗的教訓,都是寶貴的財富,對全國的進一步改革和開放,都將起到探路石的作用。我們要走的是前人未走過的路,要做的是前人未做過的事,其艱難險阻,在所難免。然而,正因為如此,其使命才倍覺重大,其任務才更顯光榮?!?/span>
這是發(fā)表于海南日報1988年5月20日一版的編輯部文章《前進!海南人民》中激情澎湃的話。
歲月如梭。今天,站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qū)25周年的門檻上,重讀這篇文章,感慨萬千,倍感親切。
我們看見,正是敢闖敢干的大特區(qū)精神,支撐著海南在曲折艱辛的發(fā)展道路上,改革不息,探索不止。今天的海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定地承接、續(xù)寫和肩負起大特區(qū)新的國家擔當,在科學發(fā)展、綠色崛起,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和捍衛(wèi)南海主權的道路上,正快馬加鞭,奮發(fā)進取!
歷程
省第一次黨代會
1988年9月1日至4日,中國共產黨海南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谡匍_。這次大會的中心任務是,從思想上、政策上、體制上、精神文明建設上、社會環(huán)境上、黨的建設上,為放膽發(fā)展生產力創(chuàng)造條件。許士杰在會上作了題為《放膽發(fā)展生產力,開創(chuàng)海南特區(qū)建設的新局面》的工作報告。
9月5日中國共產黨海南省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全會選舉產生第一屆省委常委、書記、副書記。常委:許士杰、梁湘、劉劍鋒、姚文緒、鮑克明、繆恩祿、王越豐、劉桂楠、韋澤芳、李志民。書記:許士杰,副書記:梁湘、劉劍鋒、姚文緒。
老鏡頭
1988年4月26日,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銜牌懸掛儀式在??谂e行。1600多人出席了儀式。
中共海南省工委書記許士杰、副書記梁湘分別在儀式舉行前發(fā)表講話。他們指出,海南建省后,工作的重點將由籌備建省轉到發(fā)展生產力,振興海南經濟上來。海南省將集中力量,全面推進政治與經濟體制的改革,按照國際慣例和海南的實際情況,制訂并完善海南的各種法規(guī)。
12時28分和12時40分,許士杰、梁湘先后為懸掛在大門口的“中國共產黨海南省委員會”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兩塊銜牌揭去紅紗。這時,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手持花團彩帶的少先隊員跳起了歡慶的舞蹈,醒獅隊在節(jié)奏明快的鼓點聲中騰躍起舞。周可斌攝
1988年4月26日12時28分和12時40分省委省政府銜牌懸掛
“自由港”
海南省政府主要負責人梁湘1988年8月19日宣布,海南將把洋浦開發(fā)區(qū)建設成“自由港”。
洋浦開發(fā)區(qū)最大的特色就是自由競爭,實行自由對外貿易政策,保障貨物、資金、人員進出自由,外來投資受法律保護。對工商業(yè)和其它行業(yè)實行自由開放政策,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工業(yè)投資、技術進步和開拓新興產業(yè)。
洋浦開發(fā)區(qū)遵循“層次廣、人員精、權力大、效率高”的原則設置管理機構,并首先建立適用“自由港區(qū)”的法律體系。
“三十條”
“三十條”即瓊府(1988)22號文《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務院(1988)26號文件加快海南經濟特區(qū)開發(fā)建設的若干規(guī)定》,主要內容包括:鼓勵境內外企業(yè)、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投資開發(fā)海南,興辦各項經濟和社會事業(yè)。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用好、用活、用足優(yōu)惠政策,從簡、從快辦理審批、登記及其他手續(xù)。
鼓勵外商成片承包、綜合開發(fā)工業(yè)區(qū)及本省沿海島嶼;簡化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的手續(xù)和環(huán)節(jié),建立土地市場,土地出讓采取公開拍賣或競投的方式等。
親歷者說
親歷“十萬人才過海峽”大潮的律師劉寧剛——堅守熱土的“闖海人”
深夜里船迎風往南航行,激起了一陣陣浪花,“那不是浪花啊,那分明是我們一顆顆澎湃的心?!?/span>
50歲的海南新概念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副主任律師劉寧剛,回憶起25前上島的情景,“滿載抱負和激情,像革命青年奔赴延安一樣,我們迎著希望的波濤向海南奔赴而來?!?/span>
1988年3月上島時就租住在??跂|湖三角池附近的招待所,木板床,每晚5元。他最難忘的是一到晚上,三角池一帶聚滿大學生和求職人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爭先恐后地站在桌子上慷慨陳詞,交流著找工作的經驗,鼓勵大家堅持,堅持,相信海南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拿著海南一家單位的商調函,劉寧剛返回青海辦理調動。組織部門卻不肯放他走。他去意已決,1992年他干脆啥都不要了,攜妻帶子義無返顧地奔赴海南。
“海南政策確實‘活’。”劉寧剛說,作為一個后起的小省,當時很多政策卻走在了全國前列。比如對律師行業(yè)的管理,海南率先出臺了《海南經濟特區(qū)律師執(zhí)業(yè)條例》,允許律師在收費上可協商收費,允許設立個人律師所等,連刑事案件都可以協商收費,這余地很大呀!真正體現了特區(qū)的“特”字。那時大批年輕人報考律師,很多大牌律師南下海南,海南律師界真是人才濟濟!
潮起潮落,海南房地產泡沫破碎后,不少知名律師轉向北、上、廣。劉寧剛對此不為所動,“那么困難的時期我們都堅守住了,現在還有什么守不下去的?”他甘愿不離不棄守著這片熱土,相信付出必有回報。
果然,“海南一天比一天好?!?009年,海南升起了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風帆,又一次引起了全國人民的矚目和世界的關注。
生態(tài)島,健康島,長壽島,五星級酒店島……海南有了越來越多的美譽,劉寧剛更期望海南能成為“人才島”。
海南已進入一個快速發(fā)展的好時期,當年離開的律師有的又回到海南。如何能長久地留住精英人才?劉寧剛建言,海南需進一步創(chuàng)造寬松環(huán)境,制定更優(yōu)惠的政策,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mmkcvlj.cn All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