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名牌大學,卻因不會做家務而退學,這些聽起來匪夷所思的事件曾真實地發(fā)生過。一個人在進入青少年時期后,就應當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生存能力,能適應多變環(huán)境,是未來公民的重要素質之一。但現在,在學習與家務之間,更多人選擇了學習,后者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家務要為學業(yè)讓步?
曾有調查顯示,近半數(46.7%)家長經常會代替孩子勞動;41.4%的家長明確認為孩子不做或幾乎不做家務。為什么孩子不參與家務活動?很多家長給出的回答都是為學業(yè)讓步。
家住府城的李先生有個在瓊山僑中讀初中的女兒:“我家孩子平時在家做家務比較少,偶爾掃一下地、收拾一下房間。不過我也沒要求太多,因為每天孩子上學就用了很多時間,回到家也只能來得及吃飯、睡覺?,F在都以學業(yè)為重,家務的事情倒是被拋到腦后了。”
自理能力影響學習生活
瓊山中學高二陳同學是寄宿生,平時在宿舍里,洗衣服、掃地等一些基本的勞動都會處理。不過她也提到,有同學會一周不洗衣服,等到周末全部“打包”回家給爸媽處理,平時也不收拾自己的宿舍,亂成一團。
梁小姐認為,具備基礎的勞動能力十分必要,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對學生的學習也有一定幫助:“我覺得收拾自己的書本、文具也是一種自理能力。有些同學把自己的課桌抽屜打理得井井有條,找起東西來十分方便;有些同學就一團糟,需要的時候連筆都找不到。這其實很影響學習效率?!?/p>
擺正勞動的位置
“其實現在的學生都具備一定的做家務能力?!倍ò仓袑W王老師說,擔任班主任時,她經常去到學生宿舍查看,一般女生宿舍都很整潔,男生寢室則是“臟、亂、差”?!八奚崾菍W生們生活的地方,進行教育過后,他們也開始注意收拾。平時的班級勞動,所有人都會參與,所以做家務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愿不愿意的問題?!?/p>
王老師坦言,現在許多學校的教育重心還是放在學習上,很少會注意到孩子在家里會不會做家務。“平時和家長的交流,更多都停留在學習方面,對于培養(yǎng)學生勞動能力的教育存在一定缺失。”
對于家務勞動,有教師表示,這不僅是單純的體力勞動,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責任感,能增強學生體質及形成良好個性品質。同時,親自體驗家務勞動能讓孩子認識到家長的辛苦,在豐富孩子內心情感方面有很大幫助。相比之下,經常參與家務勞動的孩子會更加孝順,懂得心疼父母。所以,父母應在孩子小時候就為其創(chuàng)造一種環(huán)境和條件,對孩子進行早期勞動訓練,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
?
?
相關鏈接:
???0后公廁保潔員 掃公廁像做家務一樣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