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可移動文物資源豐富。
海口博物館收藏的羅漢圖已嚴重破損,亟待修復。朱緯 攝
長頸陶瓶。 中國西沙水下考古隊供圖
看館藏數量,海南是不折不扣的文物小?。徽撐奈镔Y源,海南又有令人關注的文化遺存。
海南究竟是文物小省還是文物大???如何重新解讀海南的文物資源?
海南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于2012年10月開始,計劃于2016年結束。普查開展一年多,眾多散落在南海寶島的文化遺產相繼浮出水面,目前摸底調查工作告一段落,初步理清我省文物收藏總量近10萬件套。隨著普查的深入,普查人員發(fā)現,海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huán)境為其架起了一道絢麗的文化彩虹,使得我省文化遺產格調鮮明,文物獨特而豐富,“海南將是下一站文物大省”之說由此提出。
“普查進行至今,讓我們幾多憂愁、幾多歡喜?!苯眨D鲜〉谝淮稳珖梢苿游奈锲詹閲袉挝幻渍{查工作基本完成,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海南管理處主任、海南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辦公室副主任陳江用“喜憂相伴”向記者總結了此次調查情況。
4月27日,陳江的車,再次上路。一年多以來的“探寶”之旅,他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沿著高速公路去尋找海南歷史的印跡。
“普查引發(fā)了一些業(yè)內新的討論,海南究竟是文物小省還是文物大省,到處看看,你才有自己的體會和認識?!标惤锌馗嬖V記者。顯然,文物大小省之論背后的新期盼,成了陳江在普查中的意外收獲。
可移動文物小省之困
普查過程中,海南館藏數量少、基礎設施差、征集工作難及一些文物得不到應有的保存和修復,面臨著損壞甚至消失的可能,這些問題牽動著省內普查工作人員的心。
館藏之困
“海南文物館藏數量少,是不爭的事實。”??谑形奈锞志珠L王大新開門見山地說道。以海口市博物館為例,館藏文物僅1500件套,其中還有一部分并未定級?!半m然這次普查全海南可移動文物絕對數量有所上升,但省內總體數量可能僅僅是其他文物大省下屬一個縣市的級別,而且上檔次的重量級文物也很少?!焙?谑胁┪镳^工作了20多年的館員符史雄不無遺憾地說。
在定安縣博物館內,由于僅有的庫房在整修,所以一批文物不得不擺放在展館的地上。“即使庫房整修好了,34平方米的面積也根本不夠用。”館長蘇遜嘆了口氣說,每次文物進庫房,都是件“技術活”,館內工作人員不得不化身“空間大師”,精細地將數千件文物“塞”進狹小的空間。
定安縣博物館展廳有500余平方米,這在省內縣級博物館已經屬于少見的“講究”。館內一臺空調24小時運作,館內張岳崧、王弘誨等名人字畫除潮保持干燥全靠空調?!鞍凑諛藴?,應該是有恒溫恒濕的設備,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好文物,可我們的經費決定無法達到標準。”蘇遜無奈地說道。
在記者走訪的多個市縣博物館內,庫房小、設備設施不規(guī)范幾乎是所有博物館的通病。甚至有的市縣博物館根本沒有展廳,文物幾乎是胡亂堆放在一起。
修復之困
海口市博物館內,工作人員帶著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從庫房里捧出一卷畫軸,凝神屏氣地輕輕展開。一幅明代畫家丁云鵬的羅漢圖展現在記者面前。只見畫上兩羅漢盤腿對坐,神采煥發(fā),栩栩如生,絲發(fā)之間而眉睫意態(tài)畢具。
可遺憾的是,這幅被館內工作人員視為無價之寶的畫已嚴重破損,畫面上裂痕斑斑,甚至出現了掉塊的現象?!斑@畫已經極少展出了,它經不起折騰,每一次展開和收起都會對畫造成新的損壞?!别^員符史雄稱,如果不及時修復,這畫很可能無法保存下來。
“省內幾乎沒有這方面修復專家,要送到省外去修復,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畫作在路上會遭受更大損壞,第二是專業(yè)修復所需的大筆費用博物館無法承擔?!狈沸郾銚u著頭輕輕將畫卷起。
采訪中記者得知,由于我省修復人才緊缺,尤在文物鑒定方面更為缺少,這也給文物管理、執(zhí)法等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一些博物館館藏文物征集上來后,有時不能及時地予以鑒定和定級,使這些文物在藏與不藏、護與不護之間暫無界定。
征集之困
蘇遜2002年接任定安縣博物館館長,12年來,博物館里僅新增一件藏品———木化石。這件藏品是修路時工人發(fā)現,博物館聯系當地派出所,征集而來?!澳壳梆^里藏品大多還是1983年全國第一次文物普查時征集上來的,那個時候還有一些人樂意捐獻,或者低價賣給我們,可現在人們市場意識強了,開口都是大價錢?!碧K遜記得,不久前有人帶來了一副張岳崧的對聯,開口要20萬元,最終博物館沒能收藏。
??谑胁┪镳^的符史雄告訴記者,每年博物館有20萬元的征集經費,可這筆錢只是杯水車薪。“近幾年來,幾乎無人捐獻藏品。多年前曾在外省發(fā)現文昌籍書法家潘存的作品,可因費用問題沒能征集到?!狈沸壑两窀械娇上?。
文物征集工作,每個博物館幾乎是各顯其能。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館長陳榆林告訴記者,館內有一些藏品是靠工作人員與當地百姓喝酒喝來的。而這個館內北京收藏家王鳳和捐獻出的多件花梨木生產工具,讓陳榆林倍覺珍貴。
可移動文物大省之盼
這次普查中有問題,也有期盼。有的專家找到了新脈絡,提出了新觀點。普查至今,隨著眾多文化遺產浮出水面,刷新了人們對海南歷史文化固有的認識?!安皇呛D先狈ξ奈铮俏覀冴P注得太晚?!敝袊鐣茖W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傅憲國說。
豐富的海底文化遺存
美麗富饒的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由于珊瑚礁盤密集,眾多古代商船因觸礁而沉沒在這片蔚藍的土地上,形成了豐富的海底文化遺存。
2013年6月21日,國務院批準設立地級三沙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這對于海南文物保護單位來說,無疑是個讓人振奮的消息,三沙市建立后,作為地方文物管理機構,將承擔起更多的水下文物遺產保護重任。
西沙群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巡查和文物執(zhí)法督查工作報告于同年8月份出爐。這項巡查活動歷時20余天,對西沙群島各海域的23處水下文化遺存進行了細致的巡查和勘探。海南省文物局局長王亦平是自己駕駛著執(zhí)法督查船參加了這次活動的。此番首航西沙,意義非凡,展示了海南省對西沙文物保護的決心和力度。
“分布在南海各處的水下文化遺產如同一粒粒珍珠,要將其保護好、串聯起來,就是絲綢之路的璀璨航跡?!蓖跻嗥礁嬖V記者,南海水下文化遺產不僅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價值,更是中華民族世代經略南海的重要實物史料。海南自1996年至今,一直在加大對水下文化遺產方面的保護,目前對南海水下文化遺產的分布規(guī)律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可移動文物的普查不僅僅局限于陸地文物,三沙市的建立,讓海洋水下文物成為我們另一個界定海南文物資源的依據。”陳江說,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南海沉船量為124艘,按船貨平均運載量計算可達5萬件。而目前發(fā)現的沉船總量還在不斷增加,據國外的數據不低于1000艘?!叭绱素S富的海底文化遺存,足以讓海南成為當之無愧的可移動文物大??!”陳江說道。
省文體廳廳長朱寒松曾表示以“華光礁I號”的發(fā)掘保護為基礎,海南的文博事業(yè)將迎來新的一輪發(fā)展高峰。據了解,目前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南?;睾蛧夷虾2┪镳^選址已經完成前期對接工作,兩個項目落戶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先行試驗區(qū)內?! ?/p>
mmkcvlj.cn All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