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有人問我為什么中國學生已經(jīng)很努力了,卻在申請文書的寫作和社會工作的安排上總有些猶疑,不自信,因而要拼命堆砌各種活動?我會這樣回答,我們總認為我們已經(jīng)很努力,其實中國學生做的努力還非常少。我?guī)椭暾埍究频膶W生可以分為兩組,一組是在國外讀中學的中國學生,一組是國內的中學生。
國外的中學生,他們不僅僅是為了進好的學校去做志愿者工作,而是將志愿者工作做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有個學生每年都回國到山東一個小地方的學校做志愿者,在那里都成立了自己的辦公室。這是國外教育比我們強的地方。其次,是他們的閱讀量比我們大,他們的努力更真誠。
關于“包裝”:國內的申請觀念總是在幫學生“包裝”,這是否有違海外高校的錄取初衷嗎?對學生真的有幫助嗎?首先我們要了解國內所謂的“包裝”是怎么來的,目前有些中介的從業(yè)人員太年輕,他們喜歡發(fā)明一些理論,比如說這個學校喜歡這樣的人,那個學校喜歡那樣的人。我常舉例反駁:一個人找對象也是可以找多種類型的人的,全世界只有一個人才適合他,那只是浪漫的說法。國外高校錄取委員會每年都在換人,一個學校怎么可能只喜歡一種人呢?不可能。正因為這樣,才總有家長說,趕緊把我的孩子說得好一點,包裝得更偉大一點。我總說要tone down,要低調謙虛些,不要太急切,而應該真的去做點什么。
大家總以為只有某些固定的活動值得一提。但其實什么活動都能寫,關鍵是怎么寫。中學生能做的事情實際上很相似,他們的追求也很相似,留學 (微博) 專家和顧問應該做的,就是幫助發(fā)掘孩子參加活動時與他相伴的理想、觀點、感觸在哪。面對同一件事,每個人的感悟都是不同的,應該多和孩子談談,由家長單方面提供的材料往往沒法用。
關于做最真實的自己:美國名校一方面要求學生做最真實的自己,但另一方面又希望從文書中看到學生充分地表現(xiàn)自己最閃光之處,這兩者矛盾嗎?我們應該怎么理解呢?美國作家艾默生曾說,“The man is only half himself; the other half is his expression.”就是說,一個人的另外一半在于表達。美國錄取官不愛強調這一點,但其實presentation(表達陳述)占錄取的一半——它的體現(xiàn)就是文書和面試。
關于中國學生在申請時哪一點最缺乏:我認為中國學生目前很欠缺的主要是主動的公益活動和學術探索。許多孩子都是在我不斷催促下才去開展活動,或者只是走個形式。我不認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的家庭應該由父母花錢讓孩子到南非去參加一個活動,我也不認為一個公益組織應該收費組織學生參加任何“公益”性質的活動。那只是形式。
作者:包凡一新東方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新東方教育集團留學研究院院長,現(xiàn)包凡一工作室負責人。
?
?
?
相關鏈接
2014年高考志愿填報 美國留學三大專業(yè)遭哄搶
高考后留學需規(guī)避三大誤區(qū) 切勿孤注一擲
中國學生赴美留學:擇校有技巧
低齡留學家庭呈現(xiàn)“三高”特點 主要家長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