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村修舊如舊的傳統(tǒng)民居。
架橋鋪路 老來得子
林子健卸任生“五龍”
“裕公十世而生勉,勉生良才,才生發(fā)藻,藻生雷震,俱登進士,授迪功郎?!泵鞔槲涠荒辏?388年),林裕十七世孫林世興在《林氏族譜》寫到,“震生夢麒,元朝中湖廣鄉(xiāng)試……授瓊之萬安儒學,未任而卒?!绷质琅d是林雷震的曾孫,后來改名為林輯,洪武戊辰年即1388年,與侄兒林亹同時登進士榜,進入國子監(jiān),后來官至柳州知府,這些是后話。
林如勉、林良才、林發(fā)藻、林雷震祖孫四人,都登進士第,一時間傳為佳話。
林雷震和林文華、林子健是堂兄弟,而林一龍、林云龍、林統(tǒng)龍則都是林子健的兒子。
據(jù)族譜記載,林子健登進士后,當過福州府同知,升任“知政”,主持過一府的政務,但他一直沒有子嗣。致使還鄉(xiāng)后,“同唐、鐘二郡夫人告天,修造橋、路五條,隨生五男,曰一龍、云龍、藩龍、統(tǒng)龍、率龍,時有‘五龍’之稱。”
“郡夫人”是元朝廷對正二品、從二品官員的母親或妻子的封贈。族譜稱林子健是南宋理宗寶祐年間(1253—1258年)考中進士,由此可以推斷,1279年南宋滅亡后,林子健及其堂兄弟雖是宋朝的進士,當?shù)膽撌窃墓佟?/p>
元代初期,海南有“瓊人不仕元”的說法,且普遍不參加元朝的科舉考試,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林子健父子的功名、履歷只見于族譜,而未見于地方志書了,包括現(xiàn)存最早的郡志——明代正德《瓊臺志》。
林子健的長子林一龍當過興化參議,次子林云龍被授予翰林院學士、編修,高山村的“村史鄉(xiāng)愁館”里還展出了一塊清代道光十七年合族為林云龍重立的墓碑,四子林統(tǒng)龍曾任貴州安順知州,五子林率龍雖無功名的記載,卻也當了清遠巡司。
及至明代,高山林氏子弟考中進士、舉人者愈發(fā)眾多,各類貢生更是不勝枚舉,遺憾的是志書和家譜中他們的傳略不詳或空白,難以了解他們的人生際遇和宦海浮沉。
沒有人記得地處平原沃野的高山村何時得名、因何得名,不過村老稱高山原名為“孤山”,立村之初是一座小山丘,瓊州海峽的船只經過時,高山村是唯一能看到的陸地高點,曾經當過“地標”。也有人解釋說,由于林氏族人中誕生了太多科舉才俊,簡直可以讓“高山仰止”,因此順理成章就改了名。海南文史專家蒙樂生也認為,高山村取意“高山仰止”的說法比較站得住腳。
(編輯:陳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