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河一景。
河上古橋藏舊事
城市因水而興。舊時文城水路交通發(fā)達,從而帶動了文城的商貿(mào)發(fā)展,催生了一條條商業(yè)街區(qū)。在文城鎮(zhèn),文昌河穿城而過,一幢幢南洋風味的騎樓臨河而建,這便是文南街。文南街興建于上世紀20年代,蜿蜒百米有余。
“上個世紀80年代,文南街是文城最繁華的地方,商鋪林立,人來人往,好不熱鬧?!碑?shù)鼐用窕貞?,當時街邊有非常多食店,街頭有家抱羅粉店,門面不大,設(shè)備簡陋,但最為有名,一碗熱騰騰的粉條端上來,就是最有滋味的人間煙火氣。
時至今日,海南日報記者再次來到文南街,走在狹窄的街縫中,混于摩肩接踵的人流里,看到街上仍有食肆、雜鋪、鞋莊、衣攤、酒曲等五花八門的小店地攤零星散布,路旁椰影婆娑,騎樓之影倒映在文昌河上。
有河必有橋。談到文昌河,繞不開的除了文南街,還有河上的橋。在文昌河“丫”字形的河道上,其中最有故事的莫過于攻關(guān)橋和太平橋。
攻關(guān)橋曾被喚為便民橋、記恥橋。民間流傳,在清代咸豐年間,東路鎮(zhèn)大豐村有個讀書人林老蘭,為人正直,愛打抱不平。一天,他在文城街上碰到一個醉漢打人,他上前勸,醉漢欲打之。林老蘭氣不過,用手中煙筒打中醉漢頭,醉漢倒地,被扶回家后便死了。醉漢家人將林老蘭告上縣衙。公堂上,林老蘭如實陳詞:“此物(煙筒)非殺人之物,其地非殺人之地,吾非殺人之人。人不可以不知恥,知恥可不恥矣。吾行傷害,愿賠禮道歉?!笨h官問何為?當時正好便民橋被大水沖壞,林老蘭便說:“愿重建便民橋記恥?!焙髞?,林老蘭出資重建了便民橋,時人也稱之為“記恥橋”。
而太平橋,是明代邁號人陳是集考中進士后捐建的。明萬歷年間瓊北大地震,橋塌未修,河中放了幾塊大石頭,人們只能踩著石頭過河。明崇禎年間,邁號人陳是集為應(yīng)鄉(xiāng)試,嫂嫂挑行李送行,走到太平橋時,因河水漲高,嫂嫂不慎跌入河中,又氣又怨。陳是集當即說道:“吾若得中,定修此橋。”后來,他真的連科及第,中了進士,衣錦還鄉(xiāng)時便捐資修了太平橋。
(編輯:陳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