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點餐,牛排小一圈
????在香港的德民街,有家賣車仔面的小店生意很火。26港幣(約合人民幣20元出頭)的價格,分量和味道卻都難得的實惠。從樓房二層支出來的店鋪牌子已經有點掉漆,這家店顯然已經有些年頭。
????店員是幾名香港本地的中年女子,工作風格也是典型的香港范兒:顧客要是對想吃什么稍有猶豫,負責煮面的店員就會用鐵勺子敲敲鍋沿,對著你翻翻白眼,不耐煩地吐出:快點!
????我差不多每周都都會光顧一次,并且一直嘗試用自己蹩腳的粵語和她們交流,慶幸的是也還從未出現比較大的溝通障礙。不過就在最近的一次,我犯懶了。
????“一碗米線,加青椒蝦滑、墨魚丸和雞翅?!蔽矣闷胀ㄔ掽c了次餐。
????“食乜?,細佬(小伙子,來點兒什么)?”店員似乎沒聽清楚,于是我又用普通話重復了一遍。
????她一臉困惑,忙向旁邊的另一名店員急聲說道:“來來來,聽唔明普通話(聽不懂普通話)!”
????另一名店員的普通話也不算好,不過交流還是沒問題的。買賣總算做成后,這名店員對著之前不懂普通話的店員大聲說道:“帶你去大陸玩玩你就聽得明?!”
????她似乎有點得意。不過在將米線端給我之前,這名能懂普通話的店員,用鑷子將碗里的三個雞翅夾了一個出來—在這之前,雞翅都是三個。
????“得啦細佬!”她將米線端到我面前,立馬繼續(xù)招呼下一個客人。這次,她用的是廣東話。她并非孤例,來到香港半年,我遇見過不少像這名店員這樣,將顧客以普通話與廣東話區(qū)別開對待的香港人——有的餐館更夸張,他們會在點餐單上寫明“說普通話”,然后端上來的牛排就會比平時小上一圈。
????講廣東話符合香港核心價值?
????香港人似乎對普通話有一種很生硬的警覺感,越是在市井的街區(qū),這種警覺就愈加明顯。然而關于普通話與廣東話最有話題性的一次沖突,卻發(fā)生在香港的大學校園內。2013年10月,香港《蘋果日報》的報道稱,香港城市大學中文文學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課程在授課過程中出事了:內地學生在明確知道相關課程授課語言為粵語的情況下,在課堂上要求老師用普通話進行授課;同時上課的香港本地學生對此不滿,引發(fā)了雙方的言語沖突。
????我正好也是從內地來到香港城市大學進修研究生課程的一員,所以關于這則新聞被夸大了多少,有更接近事實的判斷。更準確的消息是,當時正值城市大學校董會選舉,一名香港本地候選人(同時也是在讀研究生)通過本地網絡論壇和媒體散布了這條消息,希望以此獲得更多來自香港本地學生的選票,他的競選口號之一便是“恢復香港核心價值”—盡管如此,所有的這些努力并沒有讓他在競選中獲得成功。
????我見過這位候選人一次。當時正值校董競選的沖刺階段,那天晚上的最后一門課下課后,他等在教室門口,用廣東話和不太熟練的普通話交替著向陸續(xù)走出教室的同學們講述自己的競選綱領。下課的同學們三三兩兩,應付地回應著他,或者干脆加快腳步未予理會。人群在他左右兩側分流,一時間他不知道該具體去勸服誰,但口中還是機械地念著自己的競選口號,用的是他的母語廣東話。人群很快散去,他停了下來,無奈地垂了垂手。
????當天晚上,我看了下他的Facebook主頁。在頁面上,他不停陳述著城市大學研究生會(主要成員是內地學生)的“腐敗”、“不作為”和“濫用公共經費”,言辭激烈而絕對。他建立了一個名為“光復城大研究生會”的Facebook社區(qū)。不過,這些所有的內容只收獲了三條評論。
????后回歸時代的港人恐懼
????事實上,對內地持有群體情緒的香港年輕人不算少,甚至有部分直稱自己為“激進右翼青年”。在“占領中環(huán)”的運動中,他們是主要力量。那種對于大陸的“生硬的警覺感”,在他們身上體現得也最明顯—他們幾乎反對一切與內地有關的人與物,他們會在社交平臺上發(fā)布并轉發(fā)“普通話讓人智力下降”的論斷;他們會穿上同樣顏色的T恤衫,在小巴和地鐵里匯向中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