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族博物館庫房內(nèi),樂嗣炳捐贈的古書畫作品。宋國強 攝
1930年代的樂嗣炳
樂嗣炳與妻子楊景昭
1980年代的樂嗣炳
文尤夢瑜
他曾擁有難以計數(shù)的古籍、字畫和其他文物,價值連城;卻又在困難時期身無分文。這一“富”一“貧”,恰是他人生的寫照。他的“富”,富在了文物收藏,富在了學(xué)富五車,更富在了為國收藏的擔當與情懷;他的“窮”,窮在了個人生活,也窮在了為自家人留下的財富上。
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jīng)濟特區(qū)之后,省民族博物館接收了一批珍貴的文物捐贈。這批文物中包含了1500多冊件古籍,3500多冊件書籍,1000多件字畫和拓片,以及1000多種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古錢幣。這樣一批無論從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上都令人嘖嘖稱贊的文物正是來自這位既“富”又“貧”的現(xiàn)代語言學(xué)家、民俗學(xué)家、文物收藏家——樂嗣炳。
不久前,應(yīng)海南省古籍保護中心邀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派出全國古籍保護專家沈乃文、張麗娟前往五指山市,鑒定這批文物中的百余部古籍。兩位專家認為,這些古籍版本類型豐富,專題特色突出,是一批珍貴的古籍資源。一冊一物之間,樂嗣炳的家國大愛躍然紙上。
(編輯:余冰月)